帳篷資料
1簡介編輯
帳篷:據(jù)辭海的釋義,是指撐在地上遮蔽風雨、日光并供臨時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連同支撐用的東西,可隨時拆下轉移。
2帳篷的分類編輯
帳篷按季節(jié)可分為四季帳篷、三季帳篷,按用途可分為高山帳、旅游帳,按層數(shù)又可分為單層帳、雙層帳。
四季帳可在嚴寒冬季用,一般是雙層帳,三季帳只在夏、春、秋使用。高山帳一般較小、矮,抗風雪能力強,但高山帳篷可能不太防雨(高山上只有雪,沒雨),旅游帳大、高,舒適,抗風性差。單層帳一般教簡單、輕,但防雨性不是很好,而且在寒冷天使用時,帳篷內(nèi)層容易結露結霜,會打濕睡袋,衣物(每人每夜通過呼吸散發(fā)的水分在幾百毫升),但有單層高山帳是單層的,防風透氣性都很好,價錢也;雙層帳內(nèi)帳壁很薄,透氣,外帳防水,罩在上面,往往還在內(nèi)帳入口外能支起個小門廳,可放背包或做飯(一般做飯應在帳外,帳篷十分怕火,但也有天太冷出不去帳篷的時候),寒冷時內(nèi)帳不結水,會結在外帳上,而且較少。
3帳篷的材料編輯
面料
(1)防水面料技術指標以防水程度為準
防潑水僅是外表涂AC或PU。一般只是用于兒童或游戲帳類
防水300MM一般用于沙灘帳/遮陽帳或者是干旱少雨用的棉布帳
防水800MM-1200MM用于常規(guī)的簡單宿營類的帳篷
防水1500MM-2000MM用于比較中檔的帳篷,需要旅游多日。
防水3000MM以上一般是專業(yè)的帳篷,采取耐高溫/耐寒冷等技術處理過的。
底部材料:一般采用PE為常見,質(zhì)量好壞主要看它的厚度和經(jīng)緯密度。較好比較的用牛津面料,防水處理至少要在1500MM以上。
內(nèi)部面料一般是透氣尼龍或者是透氣棉布。質(zhì)量主要看其密度。
支撐骨架
常見的是玻璃纖維管。 衡量其質(zhì)量有比較專業(yè),也比較重要。
帳篷的支架有幾類
A、彈性剛:這類一般是兒童帳或是沙灘游戲帳
B、為常見的是玻璃纖維管有6。9/7。9/8。5/9。5/11/12。5一系列的。越粗剛性越強,柔潤性越弱。所以纖維管的支架選擇是否合理是根據(jù)其地面的尺寸和高度的比例決定的,過粗過細都容易折斷。例如:210*210*130是比例比較經(jīng)典的尺寸,管子一般為7。9或8。5。
C、鋁合金骨架:比較,根據(jù)合金配比檢驗也比較難,一般其原裝的支架整體弧度曲線,都是先計算出然后熱壓定形處理的。特點是輕攜帶方便主要還是不易折,但質(zhì)量不好容易彎曲變形。
4帳篷的構成編輯
帳篷主要由帳篷支竿、外帳、內(nèi)帳、帳釘組成。主要指標有大小、高度、重量等。支竿用來把帳篷支起形狀,分為幾節(jié)存放,中間由松緊繩穿 起來,用時可以很容易地接起來。支竿強度十分重要,一旦折了,帳篷就變成個袋子了,在大風和大雪(積在帳篷上)時是對帳竿的嚴重考驗 ,帳篷容易出問題的部分也就是帳竿。一般帳竿材料有玻璃剛和鋁合金兩種,鋁合金的強度更高些。內(nèi)帳比較輕薄,在溫高天氣好時,可只支內(nèi)帳。外帳沒底,所以內(nèi)帳帳底的防水性要好。外帳是防風防雨的,而且有不同的門廳設計。
一般支帳篷是把帳竿穿在內(nèi)帳上,再撐起來,后掛外帳,釘帳釘,還有另外一種是把內(nèi)帳平鋪在地上,帳竿穿入四角,先撐起來,掛上外帳 ,抵擋住寒冷的大風,人鉆進去,再把內(nèi)帳掛在竿上,這兩種帳篷有不同的結構設計。
5帳篷的應用編輯
帳篷是集體裝備,旅游帳篷寬松,2人的底面在1.5m*2m左右,3人在2.1m*2m左右;高山帳較小,雙人在
1.3m*2m。旅游帳高,在1.5m 以上,舒適,但迎風面積大,不適于惡劣環(huán)境,高山帳低,趴在地上,不怕大風。相同質(zhì)量當然是越輕越好。
6帳篷的用途編輯
帳篷主要適用于三種用途:
一是休閑,沒有底層,材料也沒有太多要求,便于攜帶,主要是海灘等休閑場所遮陽、臨時休息;
二是一般野外用帳篷、有底層,材料要求相對較高、營桿玻璃鋼制成,質(zhì)輕便于攜帶。
三是高山用特別帳篷、營柱由鋁合金制成,帳篷外層防撕裂等。
備注:帳篷不可使用洗衣機清洗。營柱必須和帳布分開擺,避免戳破帳布,儲藏帳篷時,濕帳篷須攤開風干再收。
特別提醒:本頁面所展現(xiàn)的公司、產(chǎn)品及其它相關信息,均由用戶自行發(fā)布。
購買相關產(chǎn)品時務必先行確認商家資質(zhì)、產(chǎn)品質(zhì)量以及比較產(chǎn)品價格,慎重作出個人的獨立判斷,謹防欺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