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區(qū)分院前急救和非院前急救?
答:院前急救作為急診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顯著地降低突發(fā)傷病員的死亡率,院前急救水平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組織管理、醫(yī)療水平及公共福利的綜合能力。
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多的與院前急救概念相關的事物就是120急救車。眾所周知,120急救車以及急救人員都是非常稀缺寶貴的醫(yī)療資源,因此任何對120急救車的不科學、不合理的占用都是對這一寶貴資源的浪費。然而事實上,由于院前急救知識的宣傳、科普不到位,導致有大量“平轉”(非緊急)需求的患者也在呼叫120急救車,使得120急救車的“平轉率”常年居高不下,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急救”的功能,那些真正有緊急醫(yī)療需求的患者的傷病情也就因此被耽誤。
另一方面,我國2014年開始施行的《院前醫(yī)療急救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明確規(guī)定了“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網絡醫(yī)院不得將救護車輛用于非院前醫(yī)療急救服務”。在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和依法執(zhí)業(yè)的今天,院前急救機構只能嚴格按照法律所界定的職能和政府的指令開展工作,不能承擔、承接非院前急救醫(yī)療用車事務。在這樣的情況下,假如某患者病情特別嚴重急需轉入上級醫(yī)院進行,根據院前急救的定義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只能由上級醫(yī)院指派救護車來完成該患者的醫(yī)療轉運,而鑒于大醫(yī)院的救護車資源往往更為稀缺以及路途可能非常遙遠,這項工作實際上就變得異常艱難,患者的生命將面臨嚴重威脅。
因此,成立專門的非院前急救機構來承擔非院前急救轉運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筆者家中耄耋老人突發(fā)腦梗且導致骨折,筆者只好撥打120電話呼喚急救車。因為家中沒有其他人,而我也是個年近花甲的老人,想到曾有報道說救護車配備了收費擔架員、當時筆者還在媒體上對此表示肯定和支持,加之如果骨折,非專業(yè)人員搬動弄不好還容易壞事,所以我特別在電話中強調,希望能安排配備擔架員的車輛。
但是,接到所派車輛醫(yī)生的電話后,對方首先告訴我抬不了,讓我去找街坊鄰居。而認識的幾位街坊都是老年人,我也不能不管病人去一家家敲門。好在樓下小賣部的趙師傅看到救護車后主動來幫忙。而該車的救護人員除了司機外,其他三位竟然全是女性。盡管幾位女士和司機師傅都上了手,加上樓下的趙師傅,以及我本人拼盡全力,但病人在搬動過程中還是不斷喊疼。
救護車的使命就是救護,包括專業(yè)化的搶救、護理、轉運等。如果在需要時連擔架都抬不了,其救護的意義必然大打折扣。當然,有的病人及家庭或許不愿意、不需要出這筆費用,但作為救護車的經營機構,應該有這樣的配置和調度。而筆者這次所經歷的,安排三位女性救護人員在一輛車上的這種配置,顯然是不太合理的
急救即緊急救治的意思,是指當有任何意外或疾病發(fā)生時,施救者在醫(yī)護人員到達前,按醫(yī)學護理的原則,利用現場適用物資臨時及適當地為傷病者進行的初步救援及護理,然后從速送往醫(yī)院。
2022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師法》施行,醫(yī)師公共場所自愿實施急救免責。
急救箱
可備棉花; 紗布; 敷料包; 黏貼膠布; 繃帶(2’及3’各一);藥用火酒; 溫和劑如沙威??; 膠布; 扣針; 剪刀; 三角巾; 即用即棄膠手套。
此部分內容是否有相關標準作為依據。急救箱的急救用品清單國家還沒有明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