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是輕于"齊缞"的喪服,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質(zhì)料比"齊缞"用料稍細。為伯叔父母、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為母親、伯叔父、兄弟服喪都要穿這種"大功"喪服。
輕的孝服是"緦麻",是用稍細的熟布做成的?,F(xiàn)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稱為"漂孝"。凡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這個檔次。
可見傳統(tǒng)禮儀是根據(jù)喪服的質(zhì)料和穿喪服的時間長短,來體現(xiàn)血緣關(guān)系的尊與卑、親與疏的差異的。
五服之外,古代還有一種更輕的服喪方式,叫"袒免"。在史籍中記載:朋友之間,如果親自前去奔喪,在靈堂或殯葬時也要披麻;如果在他鄉(xiāng),那就"袒免"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帶縛髻。
到了近現(xiàn)代的時候,中國的喪葬習(xí)俗受到西方的影響,喪服有了很大改變。通常是在告別死者、悼念亡魂時,左胸別一朵小黃花,左臂圍一塊黑紗。有些婦女死了親人在發(fā)際插一朵白絨花。這些象征的志哀方式,比起古代喪服,要大大簡化了。
按照迷信的說法,人在剛?cè)账?,?yīng)選在柔日下葬;柔日死,應(yīng)選在剛?cè)障略幔瑒側(cè)?、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則,不吉。按照迷信的講究,凡下奇月死者,應(yīng)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應(yīng)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則,不吉。若不能及時葬埋,可先柩起來。在河南一帶,還有埋葬忌月的習(xí)俗,并且與姓氏有關(guān)。據(jù)說,張、王、李、趙四姓人,禁忌六、臘月動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動土葬埋。若忌月有喪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殮葬,必得避開忌月才行。如特殊情況需及時出殯者,也只能先用青磚柩之,不得入土葬埋。臺灣以及南方一些地區(qū),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間傳說,七月為鬼月,七月十五日為鬼節(jié),該月陰間得鬼魂要到人世上來討食。為避鬼煞,故忌此月殯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