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華羅庚對《學藝》雜志書名為蘇家駒的一篇論文提出質疑,并且發(fā)表了《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理由》的論文。在文中,華羅庚指出了蘇家駒,一個大學教授在一個代數運算上的錯誤。
這篇文章雖然沒有得到蘇家駒的回應,卻引起了另外一個人的注意。這個人就是清華大學理學院算學系主任熊慶來。熊慶來曾經留學法國,他是被載入世界數學史冊的名中國人。當熊慶來讀到署名為華羅庚的論文時,十分納悶。這篇論文十分有深度地討論了一個世界性的數學難題,而作者的名字他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他想方設法地打聽這個華羅庚到底是哪個國家的留學生、哪個學校的教授。當他得知華羅庚只是一個初中畢業(yè)的雜貨鋪伙計的時候,頓時震驚了。
一個偏僻小鎮(zhèn)上雜貨鋪的伙計,竟然在如此努力的鉆研數學。這讓熊慶來和清華大學算學系的教授們感動萬分。幾位教授都認為人才難得,一致贊同華羅庚進入清華學習。這個破格的建議,很快就得到了清華大學高層領導的認可。
熊慶來初對華羅庚的數學水平還缺乏的了解,他建議華羅庚先去旁聽解析幾何和微積分。但是不久后,他發(fā)現華羅庚并沒有照辦。一問才知道,他早就自學過了,全懂了。慢慢的,熊慶來發(fā)現華羅庚應付高級課程也十分輕松。于是,當他備課遇到難題時,經常會喊道:“華先生,請過來一下,看看這道題目怎么做。”
"清華來了一個天才,連教授都要向他請教。"這樣的話一傳十,十傳百,在整個清華校園里傳開了。然而,他們不知道,天才的背后卻是數百倍的汗水和付出??茖W家錢偉長當時也在清華大學讀書。他一直以為自己是清華用功的學生。每天早上六點就到校園里晨讀。然而,不論他起多早總會看到另一個人已經開始讀書了。那個人,就是華羅庚。
華羅庚的勤奮,即將讓他在數學領域再登上一個高峰。當時中國的近代數學才剛剛起步,能夠在國外發(fā)表論文那更是鳳毛麟角。然而不到兩年的時間,身為圖書管理員的華羅庚一人就發(fā)表了十幾篇論文,這讓許多老教授都望塵莫及。
1936年經過清華大學的推薦,二十六歲的華羅庚得到了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資助,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誰也不曾想到當年那個站在雜貨鋪里面的少年,如今已經展開羽翼,翱翔在更廣闊的天空。
許多人到了劍橋大學都專攻一門課,而華羅庚卻聽了七八門,記了厚厚的一沓筆記。在劍橋期間,他寫了十幾篇論文并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注意。有人曾說華羅庚的每一篇論文都可得一個博士。
然而,正當他意氣風發(fā),向著數學攀登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決定立刻回國。
1937年,日本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華羅庚在英國憂心如焚。決定立即啟程回國。好友勸他不必冒此危險??扇A羅庚卻依然放棄了蘇聯科學院的訪問邀請以及在劍橋大學繼續(xù)研究的機會,回國與同胞共赴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