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磨唧唧,沒有時間觀念,不好好吃飯,不想上學(xué)等。面對這些情況,相信每個媽媽最后能做的就是大吼一頓了,但是媽媽卻不知道寶寶的天性往往總是不自覺的和我們作對。 大人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弱小的孩子是沒有反抗能力的,只有接受、忍耐,最后把不反抗做為習(xí)慣,慢慢得變得膽小、軟弱。如果孩子性格本就內(nèi)向,加上長期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里,就很容易封閉自己。 在家長的吼叫中長大的孩子是嚴重缺乏安全感的,而這些缺失需要用一生去彌補的,他們?nèi)狈π判?,對人不信任,情緒不穩(wěn)定易怒易崩潰,難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guān)系,對環(huán)境適應(yīng)力差。將來進入幼兒園,融入新環(huán)境都有很大阻礙。 長期的用吼叫孩子的行為去解決問題,會讓孩子不自覺的就學(xué)會了用吼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甚至?xí)雀改高€兇,就會越來越難管,甚至還會記恨父母。 當(dāng)家長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有的會不自覺得發(fā)泄在孩子身上。這些無用的吼叫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他們并不清楚自己錯在哪了,只能默默聽從大人的安排,養(yǎng)成''聽話乖巧''、''言聽計從''的習(xí)慣,而逐漸喪失自己的個性,自我創(chuàng)造力也逐漸喪失。 ''吼叫''是一種無效的情緒發(fā)泄,除了表達我們難以掩飾的憤怒外,對事情的合理解決并沒有任何幫助。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咆哮怒吼,其實也會讓孩子也變得暴躁,而且越來越抵觸家長。 孩子是天性單純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我們只要掌握了寶寶的心理,事先進行交代,事后再進行說明,一定讓寶寶知道,吃完飯以后還可以玩會別的游戲;就算今天不玩了,以后有時間也可以再來。 如果孩子不愿意聽你的,記住一定不要大吼大叫,一定要心平氣和的溝通,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當(dāng)孩子不愿意做某一件事時,千萬不要強硬的要求孩子一定要完成,媽媽更應(yīng)該在心理上,生理上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引導(dǎo)孩子去做快樂正確的事情,也不至于讓媽媽感到帶孩子是一件很累的事。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合適的教育方法,也并不是讓爸媽做到完全不吼叫,適當(dāng)?shù)拇煺劢逃?,可以讓孩子有一定的抗壓性,能更自信坦然得接受錯誤,以及建立良好的行為和價值觀。 但是有很多家長表示,想要和孩子平心靜氣的相處太難,仿佛天底下的孩子都是熊孩子一般,如此吼孩子便成了家庭教育的常態(tài)。但事實上,這種短期內(nèi)看上去很有效,時間一長并不利于孩子的長遠發(fā)展。 為什么有的孩子越吼越不聽話? 1.''吼''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哪了 很多時候父母雖然靠''吼''制止了孩子的行為,但是卻沒有使孩子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到底錯在了哪里。因此當(dāng)再一次遇到類似的狀況時,因為缺乏對錯誤行為的了解,孩子更加傾向于再一次做出錯誤的舉動。 2.''吼''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采用這種過激的教育方式時,孩子很容易因為承受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在產(chǎn)生另一種極端的心理狀態(tài)——逆反心理。當(dāng)孩子逆反心理明顯時,孩子會為了反對父母而產(chǎn)生激烈的言行。 孩子越吼越不聽話,家長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只說簡單詞語,拒絕啰嗦 當(dāng)時間已經(jīng)很晚了,孩子的玩具還擺放得亂糟糟的。你不要上來就說:我都跟你們說多少遍了?玩具玩完了要收拾,你們也答應(yīng)好了洗完澡就收拾,可是你們一直在瘋玩,我怎么沒看出你們有收拾的意思?只需要簡單的描述:孩子們,玩具。他們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孩子都特別討厭長篇大論,尤其對于低齡孩子來說,他們根本記不住復(fù)雜的一串話,長此以往,只能屏蔽你,對他們來說,話越短越容易記住,也越有效。 保持充足的耐心 家長只有保持足夠的耐心才能夠傾聽到孩子內(nèi)心深處真實的表達。保持足夠的耐心有助于保持心情的穩(wěn)定,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加理智。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時,父母冷靜理智的對待很重要,只有保證自己不情緒化才更加能夠看到孩子的真實所想,更加能夠找到最佳切入點。 細節(jié)決定成敗,態(tài)度決定一切!父母良好的態(tài)度才是孩子好的教育的開端。既然我們愛孩子,為什么還要對他大吼大叫呢?相信我,改掉吼叫的毛病,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