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采用前高后低的方法,以雛雞活動正常、精神活潑、食欲良好、飲水適度為宜。
濕度:10日齡前控制在60~70%,10日齡后控制在50~60%,保持飲水器中不斷水。
飲水和食物:讓雛雞充分飲水,搭配飼喂營養(yǎng)全價的配合飼料。
空氣和光照:3日齡內光照保持23~24小時,育雛室內要通風裝置。
一、溫度
1、一般采用前高后低的方法,雛雞活動正常、精神活潑、食欲良好、飲水適度,說明溫度正常;溫度偏低時雛雞發(fā)出尖叫聲,并且靠近熱源,擁擠打堆;溫度高時,雛雞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增加。
2、一般情況下溫度偏低者居多,這樣易造成雞群疊壓死亡,因此,一定要注意觀察。適宜的溫度是提高成活率的保證,注意溫度均勻恒定,不要忽高忽低。
二、濕度
在10日齡前應控制在60%~70%,10日齡后控制在50%~60%,保持飲水器中不斷水是控制育雛室內濕度的主要措施。濕度過大容易抑制機體的水代謝,誘發(fā)球蟲病和霉菌病。濕度過低會導致雛雞脫水,導致絨毛脆落,雛雞體瘦趾干,,室內灰塵增多,誘發(fā)呼吸道疾病。
三、飲水和食物
接回的雛雞可以讓其充分飲水,飲足水的雛雞即可開食,飼喂營養(yǎng)全價的配合飼料。開食是指次喂料應在雞群飲水后2-4小時進行,把飼料稍加一點水,拌均勻,將飼料均勻撒在事先過的深色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采食,少喂勤添。
四、空氣和光照
1、光照是雛雞骨骼發(fā)育和促進消化不可或缺的條件,3日齡內的光照應保持23~24小時,4日齡~3周齡每天要保持12~16小時的光照,4~6周齡每天的光照應保持10~12小時。
2、新鮮空氣是雛雞生長發(fā)育的必要條件之一,育雛室內需要通風裝置,尤其要預防因通風不良而造成育雛室有害氣體濃度過大,直接危害雛雞的健康和發(fā)育,甚至造成中毒死亡。
五、養(yǎng)殖密度
有的雛雞經長途運輸,抵抗力有所降低,可以在飲用水中添加一些維生素和(如恩諾沙星、氟哌酸等)。合理的密度應以雛雞能否自由舒適地活動、采食、飲水、休息為準。平面育雛密度前2周齡應在30~40只/平方米,后2周齡應為20只/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