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完整的書畫作品,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于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因為中國書畫大多創(chuàng)作在容易揉皺的宣紙上和絹類物品上的。裝裱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shù),常言道:三分畫,七分裱。書畫只有經(jīng)過精心裝裱,方能使筆墨和色彩更加突出,從而增強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同時也便于欣賞、收藏、流傳?!案F字富裱”,此話雖然有點過頭,但從另一個角度點明了裝裱這一行的神奇之處。
裝裱分為原裱和重新裝裱。原裱就是把新畫好的畫按裝裱的程序進行裝裱。重新裝裱就是對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發(fā)生空殼脫落、受潮發(fā)霉、糟朽斷裂、蟲蛀鼠咬的書畫進行裝裱。一幅古畫,縱然受損嚴重,一個好的裱畫師不僅能把它起死回生,而且能令失色的畫作重新煥發(fā)光彩。
裝裱有著十分復(fù)雜的工具和材料,其工藝過程更是細致和繁冗。一般先要將材料進行托染,將綾絹正面鋪平,以排筆蘸清水透刷,干凈毛巾吸干水分,涂漿糊,以紙對齊綾絹邊展正刷實,紙中不能存有氣泡,以免影響字畫的質(zhì)量。然后上墻晾干、托鑲料紙。裱背紙三層,稱為托底。還有一類為托裱,以濕托或平托方法將畫心覆上托紙,再進行鑲覆和砑裝。鑲覆時需要獨特的藝術(shù)視角,如裁去多少多余的畫心局條、上下留白多少,稍有不慎,一幅完美的藝術(shù)作品也可能因此大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