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造雪方法是向氣溫低于冰點的空氣中噴霧狀小水滴。
水按照以下3個步驟的順序變成雪:(1)霧化;(2)晶核形成;(3)散布(1)霧化: 水轉化成冰的步是把水流霧化成小水滴,這樣當水噴入氣溫低于冰點的空氣中時更容易也更快的發(fā)生結晶。(2)晶核形成: 晶核形成是發(fā)生小冰晶的活動,它是水滴轉化成雪的開始。水的溫度也是影響造雪的一個重要因素,溫度越低造雪質量越好產量也越大。(3)散布: 第三個重要步驟是散布這些環(huán)繞著晶核的水,使它在落地之前成雪。總的說來,在結冰的過程中參與的周圍空氣越多就會有越多的水滴結冰。造雪環(huán)境 [1]正如前面所講的,造雪過程將緊緊依靠周圍環(huán)境情況,其中重要的2個物理指標是: (1)溫度;(2)相對濕度。(1)氣溫 :干球溫度:干球溫度計顯示的氣溫數(shù)值(°C或 °F)。(2)相對濕度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數(shù)量,取決于溫度和大氣壓力。簡單講,相對濕度越低就會有越多的水蒸發(fā)到環(huán)境空氣中以使它達到飽和濕度(濃度)。
其實我一直想造一種不需要再零下就可以直接造雪的機器,這樣我們就可以夏天體驗滑雪的樂趣,想想就幸福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