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己做事情的好習慣?
(1)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的興趣,鼓勵孩子自己動手
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時,父母不應該溺愛孩子,而應該引導孩子對勞動產(chǎn)生興趣,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比如孩子喜歡聽故事,通過正面的故事自然會有一種自我勞動的感覺。
那么,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的實際興趣時,應該教給孩子什么呢?父母可以教他使用一些家用電器:飲水機、電飯煲、冰箱和洗衣機。父母也可以讓孩子幫忙做飯,教他們使用各種廚具。平時家里出了事,父母可以鼓勵男生大膽嘗試,幫孩子一起修。
(2)可以一步一步的提出要求
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生理發(fā)展的特點,逐步提出要求,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培養(yǎng)自己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逐漸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從讓孩子洗臉、洗手、吃飯、刷牙,到讓孩子逐漸學會穿衣服、穿鞋襪、疊被子、鋪床、掃地澆花等一些簡單的家務。
(3)耐心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教會孩子認識和使用各種工具。比如父母使用錘子、螺絲刀、鉗子等工具時。他們應該向孩子介紹他們的名字、用途、性能和使用方法,并鼓勵他們自己嘗試。所以孩子自然會懂得如何使用這些工具,遇到維修任務會主動“求助”。
比如吃飯的時候,要教孩子如何正確的握筷子,如何使用勺子。同時要注意給孩子創(chuàng)造合理的條件,比如讓孩子用小碗吃飯,用小毛巾擦手。當你看到你的孩子吃得太慢或弄臟了衣服,不要急于喂他,而是指導他自己去做。即使孩子一開始表現(xiàn)不好,父母也要耐心。
(4)持之以恒,反復訓練
如果你為你的孩子做得好,你應該及時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以保持他們的熱情。這樣可以不斷鞏固孩子的自理能力,從而形成自己動手做事的習慣。讓孩子從小鍛煉自己的手。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父母的依賴會越來越低,相應的,他一個人能處理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這樣,他離開父母后就不用擔心任何事情了。所以,孩子只有盡快改掉依賴大人的習慣,才能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