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要將身體洗凈,然后穿上新的干凈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壽衣。在閩南一帶,在給死人穿壽衣時,老人的親屬要先來個象征性的試穿。試穿之后用一根沒有秤錘的秤來秤一下,并在人面前說一句:“這是子孫用錢買來的?!北硎咀訉O的孝心。
死人穿的壽衣通常都是奇數(shù)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條褲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褲)。夭壽者,亦即不到五十多歲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齡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壽。 老人死了為什么要穿那么多的衣服呢?這因為,過去人死了總是先裝在棺材里,而棺材往往要在家里停放一些時候。大體死者年歲愈大的停放時間愈久。有的因為墳地未選擇好,一時無法安葬,一直放在家里停幾年的都有。這就必然出現(xiàn)一個問題,棺材里面的尸體久了會腐爛,會流 出液體來,并還可能透過棺材滲漏出來。為了防止?jié)B漏,除了在棺材里面放上草木灰、草紙一類吸水的東西,還要多穿衣服,亦為了能吸水分。人的內(nèi)臟在上身,腐爛時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壽者通常在死后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后人相襲成俗,一直沿用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