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料花型和服裝式樣的流行周期越來越短,服裝的個性化、進裝化成為趨勢。發(fā)達國家傳統(tǒng)印花紡織品的生產量在減少,據資料統(tǒng)計,歐洲印花紡織品1998年產量只達到1990年產量的60%。本人分析減量原因可能很多,如發(fā)達國家花布生產成本高,部分被發(fā)展中國家低價花布替代;還有為了減少環(huán)境污染主動減產等,不可否認也有人們習慣的改變,原來用花布制作的女外衣、游泳衣等,現部分改用各種色布拼縫制作,或由電腦繡花、局部印花代替。
同時每種花型花布的印制數量也在減少,據資料統(tǒng)計,歐洲1990年印花布每色位平均印刷量為確實踐證明1 500m,1996年已下降到1 000m,當時估計1998年以后會降到遠遠低于1 000m的水平,我國近來大城市的印染行業(yè)也有相同趨勢。這就為數字印花的發(fā)展提供了客觀環(huán)境。
在這次數字印花研討會上,美國IT戰(zhàn)略所的M.Hanley說“現在紡織品還不是數字印花的主要使用者,甚至也算不上是明顯的準備好的應用者,大多數數字打印機廠,把他們的產品瞄準的是紙用打印每年1 0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他說“某些打印機廠家可能還不知道,這種機器也可以用于紡織品印花”,他還說“這些廠家若了解到在未來4年中紡織品印花會有2 000臺的市場話,他們會感興趣”。
隨著技術的飛速進步和數字印花的逐步推廣,數字印花機和墨水等的價格會很快下降。1997年一臺商品噴墨印花機價格3.5萬~100萬美元,軟件價格2.5萬~10萬美元,當時認為已大大降價了,現在上述數字不變,單位由美元改為人民幣元與足夠了。數字印花目前的一些難題也會隨著印花機的大量生產、使用和研究而逐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