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板雖然光學機構看似簡單,但每一個組成元件的光學特性,尺寸及相對位置都對背光板整體光學表現(xiàn)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結合的互動關系,因此在朝向薄形,能的同時,如何在將機構簡化,制程簡化的同時還要提高光學效能,是背光板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技術關鍵。
目前背光板結構大體分為光源部份及導光部份,光源部份包括燈管及反射罩,其材質的光學性能由各家供應商不斷研究改善,但其空間配置以及材料搭配設計決定背光板光學性能之上限,這部份必須以理論及實驗的驗證以求得化。
在導光部份其結構由下而上依序為反射片、光學圖樣、亞克力、擴散片、兩片棱鏡片,有時在棱鏡片上方還需要一層具保護作用的擴散片。而這些多層又復雜的結構,在薄形化的考量之下,考慮到能降低厚度的材料便是壓克力,但由于壓克力在背光板結構中所擔任的角色便是光源的傳導(所以又稱為導光板),在薄形化的同時將造成光源分布的改變,光學圖樣的設計必須配合做變化。而在大尺寸的要求之下,薄化亦有其制程上的困難。在克服這些困難的同時,為降低材料及制造成本并再降低整體厚度,減少導光板上方所使用的光學薄片材料亦是努力的方向。但這些薄片材料具有改善視覺效果,收斂光束方向,強化亮度等功能,可說是缺一不可。于是研究如何將這些效果結合在單一材料中,正是背光板設計的另一個難題。
目前的趨勢乃是將光學圖樣及擴散和收斂視角功能全部合并在導光壓克力上。如此將只需要一層光學棱鏡片便可達到早先設計的效果。但也增加了導光板光學設計的復雜度及難度。即使設計出理想中率之結構,亦須制程射出技術同時提升才能達到要求。以目前背光板之光學效率來說,仍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但整體結構的精密度要求亦相對嚴苛,即使是固定作用的外框,對光學也有非常大的影響。機構不夠緊密將造成光源分布改變影響效率,一般還會利用外框來作側邊泄漏光源的反射,故其光學特性亦須考量。而其硬度亦決定背光板輕薄化后之結構強度??梢哉f,背光板所有不論大小元件,一方面是機構元件,一方面又是光學元件,可以說是光學機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