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藝術家Milan Sipek(米蘭·西派克)在中國藝術界和設計界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個案,他是出生在荷蘭的捷克人,來自歐洲顯赫的水晶設計家族,其父Borek Sipek(博雷克·西派克)系捷克國寶級水晶大師,被譽為“新巴洛克之父”,獲得過法國藝術高級騎士勛章。Milan Sipek(米蘭西派克)在家族的影響下,涉足領域頗廣,是室內設計師、家具設計師、燈具設計師、水晶及藝術品設計師,還開創(chuàng)了全球插件式家具品牌Morphit,創(chuàng)作風格,深受眾多高端客戶及國際級專業(yè)藝術傳媒青睞。
by/合肥雕塑公司:
在進行“龍珠”這個項目前,上海寶龍廣場負一層商業(yè)區(qū),已經處于正常營業(yè)狀態(tài),由于其入口的位置不夠醒目,人們很少會去那里。為了解決客流問題,寶龍集團再一次委托Milan Sipek(米蘭·西派克)對地下商城進行改造,以期通過藝術品將人群引流至商城。面對規(guī)劃成熟的中心區(qū)域,重新切割出一個新形象,這無疑是在與地盤進行斗爭,雕塑的使用面積固定而有限,處在商城入口兩座扶梯之間,空間之狹窄難以想象。
龍珠處高13米,整體跨度超過20米,是一個巨型的不銹鋼裝置藝術品。球體是三維幾何形狀,靠線條完成的球體非常復雜,如果再加上球體和球體互相嵌合,對工人的想象力就是巨大的考驗,幾萬個焊接點,都必須準確無誤才能完美契合。但是這些制作上的難度跟安裝難度相比,簡直是小菜一碟。雕塑靠八條腿撐起整個巨型球體,這本身就是頭重腳輕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空曠的平地安裝都會非常困難,何況把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塞進狹窄的電梯和樓梯的夾縫里。這個縫隙寬度僅僅1.9米,沒有搭建腳手架的空間,放了腳手架,裝置就沒有放置的地方了,可是不放腳手架,這13米高的巨型不銹鋼柱體工人如何扶正固定呢?幸運的是Milan Sipek(米蘭·西派克)先生既是藝術家也是建筑設計師,對于安裝有獨到的解決方案,他親自帶領工人安裝,終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這個巨型的不銹鋼雕塑像春天的蘑菇一樣從地下破土而出,球體完全中空,體積巨大卻仿佛失重一樣輕盈,形象柔軟、夢幻、靈活;支撐球體的柱子錯落有致,中間粗兩頭細,不是簡單的直上直下,而是呈現出自然彎曲的造型。為了使“龍珠”達到自然亮起來的狀態(tài),Milan Sipek(米蘭·西派克)定制了將近2萬只八角水晶,鑲嵌在球體中間,隨著太陽光線的移動,水晶在球體上發(fā)出的是鉆石般的晶瑩光芒。當人們在雕塑下走過,隨著人的移動,會在不同的位置出現美麗的折光,使雕塑有了音樂般的起伏變幻,是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
Milan Sipek(米蘭·西派克)在中國的藝術蹤跡,無法讓人對其貼上確切的風格標簽,在他的藝術實踐中,Milan Sipek(米蘭·西派克)總是限度地做一些現代美學和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的嘗試,作品造型豐富,細部處理細膩,改變著商業(yè)廣場、酒店以及園區(qū)固化、硬朗的印象,使之變得柔情、多變,甚至浪漫起來。他所創(chuàng)作的公共藝術,就像是城市里的新鮮血液,了街區(qū)和商區(qū),也滲透進人們日常生活。而城市借助公共藝術,宣告了自己的時代氣質,也吸引了人群對藝術展開神秘想象。
信息來源:雕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