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力柱作用
隔離防護:用于道路隔離、物業(yè)小區(qū)防護、市政施工區(qū)域隔離等,劃分不同區(qū)域,防止人員和車輛隨意進入危險或禁止區(qū)域。
警示引導:在城市路口、人行道口、高速公路收費口等位置,提醒駕駛員注意路況、減速慢行,引導車輛行駛。
替代路錐:可頂替路錐的使用功能,相比路錐,彈力柱更穩(wěn)定,不易被風吹倒,且可長期重復使用。
標志尺寸與形狀
三角形:用于警告標志,標準尺寸有△700mm、△900mm、△1100mm。
圓形:用于禁止和指示標志,標準尺寸有Ф600mm、800mm、1000mm。
方形:用于道路指示牌、部分警告、禁止和指示標志、旅游區(qū)標志、輔助標志、告示標志等,標準尺寸通常有 600×600mm、800×800mm、2400×1200mm、3000×2000mm、3500×2000mm、4000×2000mm、4000×2200mm、4000×2400mm、5000×2500mm 等。
設置規(guī)范
間距:防護樁的間距應根據(jù)防護對象和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一般在道路防護中,間距可能在 1 - 3 米之間;在停車場中,間距通常根據(jù)停車位的大小和布局來確定,一般為 2 - 5 米。
埋深:防護樁的埋深要保證其穩(wěn)定性,一般來說,埋深應不小于樁長的 1/3 - 1/2。例如,一根 3 米長的防護樁,其埋深應在 1 - 1.5 米左右。
垂直度:安裝防護樁時應保證其垂直度,偏差一般不應超過樁長的 1% - 2%,以確保其防護效果和美觀度。
警示標識:防護樁通常需要涂覆醒目的顏色或安裝警示標識,如反光條、警示燈等,以便在夜間或低能見度條件下能夠被清晰地識別,起到更好的防護和警示作用。
建筑施工基坑臨邊防護:深度超過 2m 的基坑施工,臨邊防護欄桿高度不低于 1.2m。上橫桿高度為 1.2m,下橫桿高度為 0.6m,立桿間距為 2m。
樁(井)口防護:樁(井)開挖深度超過 1.5m 時,必須搭設臨邊防護欄桿,欄桿高度不低于 1.2m,采用三道欄桿,道欄桿高不低于 1.2m,第二道欄桿高不低于 0.6m,第三道欄桿高為 0.2m。
電梯井口防護:防護門高度不低于 1.5m,寬度大于電梯門 200mm 寬,縱向立柱間距不大于 150mm 或焊接鋼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