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逝者凈身穿衣都有哪些流程? 給逝者凈身穿衣的流程主要有四個環(huán)節(jié),、凈身穿衣的準備工作;第二、為病?;蛞压世先藘羯?;第三、為病?;蛞压世先舜┮?;第四、為病危或已故老人穿戴配飾。接下來具體看一下各環(huán)節(jié)的步驟。、凈身穿衣的準備工作:為病危或已故老人凈身穿衣前,家人應著手做些凈身穿衣的準備工作,諸如壽衣、棉簽、白酒、梳子、鑷子、毛巾等。 第二、為病?;蛞压世先藘羯恚簽槔先藘羯砬跋劝言瓉泶┑囊路撊?,然后用毛巾蘸白酒從上到下按順序擦洗,切忌不能反復來回擦洗,從頭到腳擦洗一遍。第三、為病?;蛞压世先舜├弦拢簽槔先藘羯硗戤?,接下來就是穿壽衣環(huán)節(jié)。穿壽衣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一件一件地給穿上,另一種是先一件一件套好,后一起給穿上。 第四、為病?;蛞压世先舜┐髋滹棧簤垡麓┐魍戤吅?,接下來是壽衣配飾的穿戴。諸如壽帽、壽枕、被褥、被單、蓋臉布、金銀元寶、綁腿帶等均需按照當?shù)亓曀捉o穿戴好。
穿壽衣可以避免液體滲出,控制尸臭擴散在今天,人死之后都會時間將遺體放置在冰棺內(nèi),防止尸體過早腐敗,而且大部分在尸體腐爛發(fā)臭之前,都會送至殯儀館火化或者安葬,因此參加喪葬禮儀的人看到的遺體都是比較干凈、體面的。 但在古代,沒有今天這么先進的防腐技術(shù),而且停尸時間又比較長,那么遺體在安葬之前就會腐爛發(fā)臭,身體會滲出一些腐敗液體,尸臭也會向外擴散。 壽衣就能起到吸收液體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尸臭過分擴散,這對死者來說是一種體面,而對活著的人來說則是一種保護。
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首先準備好在殯儀館存放骨灰的存放證,于工作時間到殯儀館的骨灰存放處憑存放證領(lǐng)取逝者的骨灰盒,并辦理相關(guān)手續(xù)。再將逝者的骨灰盒請到陵園進行安葬的同時,需要準備的物品有:如是兩位逝者合葬,準備一塊七尺紅布作為穴槽“掛里子”使用,準備相應的防潮盒,就是我們俗語說的“棺槨”的“槨”,同時對骨灰起到很好的防潮的作用,或是可以采用福音土進行防潮。 安葬時會使用到的七星銅錢、金銀元寶,如果逝者生前有較喜好的東西可以一同合葬,鎮(zhèn)墓獸可以隨家屬的心愿隨意選擇。穴槽里所需準備的物品基本就是這些了,如果家屬有特殊要求所準備的物品可以隨時與陵園進行溝通。安葬的同時墓碑上面的裝飾物大體就是大紅綢花和修飾的拉花,較好是用鮮花寄托哀思。香爐和燒香自己隨愿準備,適量的燒紙,并且在制定的焚燒處燒,貢品類的物品具體的就是幾種糕點和各種水果,其中水果較好不要準備梨(離)和橘子(局自),因為諧音不好聽。 雖然在陵園有專業(yè)人士進行安葬的全過程服務,在安葬結(jié)束時,家人可以準備一塊干凈的拭布,為逝者擦拭一下墓碑身以表敬意。
中國殯葬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山頂洞人的遺骸周圍,撒有含赤鐵礦的紅色粉末,并有鉆孔的獸齒、石珠、骨墜等裝飾品隨葬。這幾乎是早原始 的土葬。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階級,殯葬文化也處處體現(xiàn)的階級的“三六九等”,在墓地、葬具和隨葬品等方面都有所體現(xiàn)。從北京猿人將洞穴上層當作生者的 居室,下層為死者的墓地。到秦始皇陵的規(guī)模及豪華程度,儼然一幅宮城都邑圖,將“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禮俗發(fā)揮到了。直到明、清兩代的殯葬禮儀已經(jīng)形成 一套隆重而繁瑣的殯葬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