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加工設備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年產值只有七八千萬元,產品品種僅有100多種。近5年來食品加工設備行業(yè)每年以11%~12%的平均增長速度發(fā)展,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銷售總額由1994年的150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300億元,產品品種由1994年的270種發(fā)展到2000年的3700種。
遠古以來,人類就習慣于用天然熱源和自然通風來干燥物料,完全受自然條件制約,生產能力低下。隨生產的發(fā)展,它們逐漸為人工可控制的熱源和機械通風除濕手段所代替。
20世紀初期,乳品生產開始應用噴霧干燥器,為大規(guī)模干燥液態(tài)物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40年代開始,隨著流化技術的發(fā)展,高強度、高生產率的沸騰床和氣流式干燥器相繼出現(xiàn)。而冷凍升華、輻射和介電式干燥器則為滿足特殊要求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開始發(fā)展了遠紅外和微波干燥器。
設備主要有高溫熱力(120℃)、蒸汽、蒸煮鍋、微波設備、輻照等。按機械種類分為:水浴式鍋、噴淋式鍋、紫外線器、臭氧器、巴氏、瞬時機這幾大類別。
微波的原理
微波設備是利用微波熱效應和生物效應共同作用。微波對膜斷面的電位分布影響細胞膜周圍電子和離子濃度,從而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能,因此營養(yǎng)不良,不能正常新陳代謝,生長發(fā)育受阻礙死亡。
從生化角度來看,正常生長和繁殖的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若干氫鍵緊密連接而成的卷曲大分子,微波導致氫鍵松弛、斷裂和重組,從而誘發(fā)遺傳基因或染色體畸變,甚至斷裂。微波正是利用電磁場效應和生物效應起到對微生物的殺滅作用。實踐證明采用微波裝置在溫度、時間、產品品質保持、產品保質期及節(jié)能方面都有明顯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