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英文名稱:logistics)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是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對商品、服務消費以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的、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規(guī)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物流以倉儲為中心,促進生產與市場保持同步。物流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xiàn)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在中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的結合。
中國的物流術語標準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用戶要求的過程。
根據日本物流管理協(xié)會的資料記載,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經濟已基本恢復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水平,企業(yè)進行大規(guī)模設備投資和更新改造,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力大幅度上升。1955年成立了生產性本部,該團體為了改進流通領域的生產效率的物流信息網,確保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發(fā)展,組織了一個由伊澤道雄為團長的大型考察團,于1956年秋季考察了美國的物流,當時日本還沒有“物流”這個詞,代表團的名稱為“流通技術專業(yè)考察團”。該代表團在美國期間,美國教授肯巴斯先生講到,美國30年來國民經濟之所以順利發(fā)展,原因之一就是既重視生產效率又重視流通效率。
提貨發(fā)運:1、檢查車輛情況。2、按時到達客戶提貨倉庫。3、辦理提貨手續(xù)。4、提貨,蓋好車棚,鎖好箱門。5、辦好出廠手續(xù)。6、電話通知收貨客戶預達時間。
在途追蹤:1、建立收貨客戶檔案。2、司機及時反饋途中信息。3、與收貨客戶電話聯(lián)系送貨情況。4、填寫跟蹤記錄。5、有異常情況及時與客戶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