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腐蝕體系的復雜多樣化,導致腐蝕控制手段的多樣化。在工業(yè)中使用多的防腐技術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點:
(1)合理選材:根據(jù)介質與使用條件,選擇合適的材料;
(2)陰極保護:利用電化原理,對構件進行外加陰極極化以減緩腐蝕;
(3)陽極保護:對可鈍化體系采用外加陽極電流使構件表面致鈍以減緩腐蝕;
(4)介質處理:去除促進腐蝕的有害成分,調節(jié)PH值等;
(5)添加緩蝕劑:向介質中添加少量減緩腐蝕的物質;
(6)金屬表面覆蓋層:噴、襯、滲、鍍、涂上一層耐蝕性金屬或非金屬(有機或無機)物質以及將金屬進行磷化、氧化處理,以降低構件腐蝕速度;
(7)防腐設計與改進生產工藝流程。
鋼結構防腐前期處理:
通常采用機械處理法,主要包括噴丸法和拋丸法。噴丸又分為噴丸和噴砂。用噴丸進行表面處理,打擊力大,清理效果明顯。但噴丸容易使薄板工件變形,且無法徹底清除油污。清理效果的還應是噴砂,適用于工件表面要求較高的清理。拋丸法清理是利用離心力將彈丸加速,拋射至工件進行除銹清理的方法。H型鋼構件焊接完成后進入拋丸除銹封閉空間,可以對鋼構件表面的中銹以下程度的表面進行拋丸除銹,拋丸除銹工藝除具有除銹作用以外,還可以消除H型鋼構件焊接完成以后產生的殘余應力,改善鋼構件施加荷載后的受力狀態(tài)。采用拋丸除銹設備,與采用傳統(tǒng)的手工除銹、噴砂除銹相比,具有鋼結構抗腐蝕年限更長、改善構件應力狀態(tài)的特點。但拋丸受場地限制,在工件內表面易產生清理不到的死角,設備結構復雜,葉片等零件磨損快,一次性投入費用高。
防腐作業(yè)后的維護與保養(yǎng):
1. 定期檢查:定期對異型鋼結構進行防腐涂層的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檢查內容包括涂層是否完整、有無起泡、剝落等現(xiàn)象。
2. 清潔保養(yǎng):保持異型鋼結構表面的清潔,避免油污、灰塵等雜質的積累。如有必要,可進行定期清潔保養(yǎng)。
3. 維修與補涂:對于發(fā)現(xiàn)的涂層損壞、剝落等問題,應及時進行維修和補涂。維修和補涂材料應與原涂層材料相匹配,以保證整體防腐效果。
鋼結構防腐是確保鋼結構長期穩(wěn)定運行的關鍵。常見防腐方法有涂層保護、熱噴涂保護、陰極保護、緩蝕劑保護和合金化保護。選擇防腐方法需綜合考慮使用環(huán)境、腐蝕介質和成本。日常維護和保養(yǎng)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