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海參生長于深海區(qū)域,沒有污染,由于天然的環(huán)境的因素,海參沒有固定的食物,多以海藻及海底微生物為食。養(yǎng)殖海參則可能生長在淺水區(qū)或人工池中,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但食物來源可能受限。
野生海參形態(tài)有點像橢圓形的,但是兩頭尖尖的,中間有些粗。典型的短粗胖,看上去非常結(jié)實,年齡越長的海參,這種特點越明顯。養(yǎng)殖海參體形顏色大多鮮艷,呈黃綠色,皮質(zhì)薄,長得細長,缺乏韌勁。
蟲草為麥角菌科植物,干燥的蟲草體與菌座相連而成,全長9~12厘米,蟲體如三眠老蠶,長3~6厘米,粗約0.4~0.7厘米。表面棕黃色,粗糙,背部有許多橫皺紋,腹部有8對足,中間4對足較明顯,其特征如蠶體,質(zhì)輕而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周邊顯深黃色,斷面心內(nèi)充實。蟲體頭部生出菌座呈棒狀,彎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長達4~8厘米,氣微臭,以蟲體色澤黃亮,豐滿肥大,斷面黃白色,菌座短小者為佳。
真蟲草用開水浸泡,蟲體變膨大而軟,菌座色加重成為黑褐色,蟲體和菌座緊相連,不脫落。浸液微有臭味。
由于蟲草價格昂貴,用藥量大,供不應(yīng)求,一些不法商販,想盡一切辦法制造假蟲草。有的用地蠶、地筍等制造假蟲草,以假亂真,使一些鑒別能力較強的中藥專家不用理化鑒別手段也難以鑒別。
只要有較高的鑒別能力,仔細觀察,還是可以識別的。假蟲草色澤比真蟲草略黃而色澤不光亮,細看黃色帶點狀,味臭,斷面類白色有暗點并有髓腔。其他外觀完全和真蟲草相同。假蟲草用開水浸泡10分鐘后,會慢慢顯出原形,黃色開胎脫落,假菌座也開始脫落,與蟲體分開。蟲體有的變成植物根莖、地蠶,有的變成僵蠶體,菌座慢慢變成類白色的黃花菜,黑褐色的顏色完全退掉,浸泡的開水漸漸變成淺黑色,微有黏性。希望廣大使用者注意識別,嚴防假冬蟲草危害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