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葉的存放
綠茶:綠茶的存放時間多不超過兩年,有條件的可以放在放茶葉的小冰箱低溫保存。放在家里的自用冰箱是大忌!
黃茶:黃茶屬于輕發(fā)酵茶,存放時間不宜超過1年,盡快喝掉(緊壓黃茶除外)
白茶:宜置于陰涼、干燥、通風、無異味的環(huán)境,避免受潮和受熱,不宜與異味物品一起存放。
青茶:易存放,注意防潮、避光和密封即可。
另外很多烏龍茶都有兩季,不建議大量購買,常喝常買常新。
紅茶:紅茶干茶含水量不高,很容易受潮或失散香氣,避免與不同種類茶葉的混合存放,密閉、保持干燥、避光避高溫即可。
黑茶:應存放在通風干燥、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可間隔時間翻動茶餅以保持干燥。需要長期貯存,可用紗布包裹并放入防潮盒中。
黑茶都具有耐久藏的特點,后期陳化會逐漸趨于醇和厚滑。
黃茶
黃茶制作工藝經過了鮮葉、攤晾、殺青、揉捻、燜黃、干燥幾個工序。黃茶于六大茶類來說存在感較低,大多數人會覺得它的“黃湯黃葉”的特點跟放壞了的綠茶沒有多大區(qū)別。然而,事實卻非如此,其“黃”的程度是判斷品質合格與否的關鍵。
黃茶為輕微發(fā)酵茶,發(fā)酵程度為10-20%,它之所以呈現出“黃湯黃葉”的特點,是由“燜黃”這一重要工序決定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一種“熟化”的過程,用相對高的溫度和濕度來消除茶葉的青氣,使黃茶表現出醇和、不苦澀的特點。
品茶待客是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 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茶道是構筑在特定的客觀事物上的茶人的觀念,它既是茶人的認識論,也是茶人的方法論與世界觀。從廣義來講,“茶道”是人類發(fā)現并利用茶葉后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各種茶葉制作工藝以及利用與其茶品相應的食茶、飲茶方法進行養(yǎng)生并冶煉情性的觀念方法的集合;從狹義而言,‘茶道’就是飲茶人在特定的時空環(huán)境借喝茶之事修身養(yǎng)性以完善人格的方法論以及由此中折射出來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