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性甲狀腺腺瘤能通過公務員體檢嗎?
高功能性甲狀腺腺瘤:又稱甲狀腺毒性腺瘤、功能自主性甲狀腺腺瘤,指甲狀腺內(nèi)有單個(少見多發(fā))腺瘤,組織學結(jié)構(gòu)雖和一般的甲狀腺腺瘤相似,但其功能不受垂體的制約,能自主地合成、儲存和分泌甲狀腺,并抑制垂體促甲狀腺(TSH)的分泌,使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腺體萎縮。本病一般采用手術?,F(xiàn)癥患者,不合格;經(jīng)后1年以上無癥狀復發(fā)者,合格。
溶血性貧血能通過公務員體檢嗎?
3.2.5 溶血性貧血
1)病史詢問要點:血管內(nèi)溶血為急性,多較嚴重,在體檢中少見;體檢中若發(fā)現(xiàn)本病,多為慢性血管外溶血所致,應詢問蒼白、乏力的起病時間,先天性者常為自幼起病,后天性者應詢問有無輸血、服用特殊或食物及相關原發(fā)疾病史。
2)查體要點:注意有無皮膚黏膜蒼白、心率加快、鞏膜黃染、肝脾腫大等體征。
3)輔助檢查要點:
血常規(guī):呈正常細胞性貧血。
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多升高。
一般根據(jù)貧血特點以及兼有黃疸、脾大、網(wǎng)織紅細胞升高即可診斷??梢刹±勺鲞M一步檢查,如血膽紅素(本病的特征是以血清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游離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尿、含鐵血黃素尿等,以進一步確診。
6.1.3 白細胞總數(shù)(WBC)
【參考值】 (4.0~10.0)×109/L。
生理性白細胞增多常見于劇烈運動、進食后、妊娠期等。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shù)有差異,如耳垂血平均白細胞數(shù)比指血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多常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癥、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服用某些后等。
6.1.4 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DC)
【參考值】
中性粒細胞:桿狀核為0.01~0.05(1%~5%),分葉核為0.50~0.70(50%~70%)。
嗜酸粒細胞:0.005~0.05(0.5%~5%)。
嗜堿粒細胞:0.00~0.01(0~1%)。
淋巴細胞:0.20~0.40(20%~40%)。
單核細胞:0.03~0.08(3%~8%)。
中性粒細胞增多常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安眠藥中毒等;減少常見于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等。
嗜酸粒細胞增多常見于銀屑病、天皰瘡、濕疹、支氣管、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及宮頸癌等;減少常見于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后。
嗜堿粒細胞增多常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伴有嗜堿粒細胞增高、骨髓纖維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減少一般沒有臨床意義。
淋巴細胞增多常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結(jié)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減少常見于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線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等。
單核細胞增多常見于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結(jié)核病活動期、傷寒、瘧疾等;減少臨床意義不大。
3.2.9 惡性淋巴瘤
1)病史詢問要點:以往有無淋巴瘤病史,對有淺表淋巴結(jié)腫大體征者應重點詢問淋巴結(jié)腫大的進展情況以及有無疼痛、發(fā)熱等癥狀。
2)查體要點:有無全身淺表淋巴結(jié)腫大,若有注意其硬度、活動度、是否融合;有無肝脾腫大。
3)輔助檢查要點:
血常規(guī):可有貧血、淋巴細胞數(shù)量增多。
胸部X線片:可見縱隔陰影增寬、肺門淋巴結(jié)腫大。
腹部B超:除肝脾腫大外,可見腹膜后淋巴結(jié)腫大。
以淋巴結(jié)腫大為主要表現(xiàn)者,必要時可取淋巴結(jié)活檢,以進一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