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投票制度以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理念為基礎,通常是某一方案若獲逾半數(shù)選民支持則會通過。然而,當可供選擇的方案多于兩個,可能沒有一個選項獲過半數(shù)支持,采用不同的投票制度便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所以,采用哪一種投票制度對選舉結果有重要影響。
選舉的實際操作通常并不是投票制度關心的課題。投票制度不會指明選票是用紙張制成,或用打卡票,或是電子投票。投票制度也不會指明如何保護選民隱私、如何正確地計算選票、或誰擁有投票權。這些是屬于更廣泛的選舉或選舉制度的研究范圍。
會出現(xiàn)多重獲勝者制度的選舉,例如立法機構議員的選舉,在實行上會與單一獲勝者的選舉不同。通常在多重獲勝者選舉中,參與者會較為關切己方在立法機構里取得的整體議席數(shù)量,而不是特定的候選人是否當選。也因此,許多多重獲勝者選舉都采用比例代表制,表示如果某個政黨取得了X%的選票,那它們就能取得在立法機構里X%的議席數(shù)。但并非所有多重獲勝者選舉都會采用比例代表制。
雖然這兩種制度并沒有保證比例的平衡,但選民的行動可能產(chǎn)生比例平衡的結果,也因此復數(shù)選區(qū)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和累積選舉制被分類為半比例制。其他可以被視為半比例制的方法還包括混合制—結合了普選與政黨提名名單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