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吊麥擴聲系統(tǒng)通常包括吊裝麥克風、音頻主機、音箱三項基本硬件。一般應用于教學和會議兩類場景,應用于教學場景時,視老師移動授課范圍的大小,在講臺前方約半米處天花板吊裝一支或兩支專業(yè)遠距離拾音麥克風,用于采集老師講課語音;在講桌內部或黑板一側墻面安裝一臺智能化教學音頻主機,用于對吊麥采集的聲音進行音頻算法處理和功率放大;在教室四周墻面或頂部天花板安裝兩只及以上音箱實現(xiàn)現(xiàn)場擴聲。
話筒選用時除了要考慮話筒的靈敏度、輸出阻抗與調音臺輸入阻抗的匹配等電聲指標外,在會議室內還需要考慮話筒的指向特性、頻響特性以及話筒的外形等。就指向性而言,超心形適宜較遠間隔拾音,心形適宜大多數(shù)情況,無指向性話筒則不適宜言語拾音,因為簡單會導致回聲。
會議室的話筒擺放通常分為桌面擺放與話筒架擺放兩種。在桌面上擺放話筒時,要注意說話者嘴部與話筒中間的夾角和間隔,使話筒的中間軸線對準說話者的嘴部,嘴部違背中間軸線越遠,頻響特性越差,高音丟失越嚴峻,且話筒的輸出電壓也會削減。通常心形話筒,嘴部與中間軸線的夾角在45°規(guī)模以內是適宜的。
吊麥智能擴聲系統(tǒng),使用場景:
普通教室、大教室、階梯教室、報告廳、演講現(xiàn)場、錄播教室等。
專為教學擴聲設計,授課老師進入教室,只需開啟主機電源,系統(tǒng)自動進入工作狀態(tài),內置反饋抑制,降噪模塊,音質高保真,話筒超長拾音范圍覆蓋整個講堂,老師無需佩戴任何設備,不用考慮話筒位置,徹底從講臺區(qū)域解放出來,更好的和學生互動,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保護老師咽喉健康和學生聽力健康。
系統(tǒng)著重解決擴聲穩(wěn)定性、靈敏度以及擴聲清晰度這三大難題,保證高質量的擴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