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節(jié)雛雞溫度的方法有很多,小群雞可放于紙箱或木箱,箱內(nèi)鋪墊干草或棉絮,墊料下還可放置熱水袋,或用電燈照明取暖。大群雞可采取溫室保育。
另外,育雛舍(室或箱)內(nèi)若太干燥,雞體內(nèi)水分散發(fā)量大,不利于雛雞的生長;若濕度太大,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感染病。適時的相對濕度為55~65%。調(diào)節(jié)的方法,只要飲水器內(nèi)不斷水即能達到要求;霉雨季節(jié)濕度偏大時,可加厚干燥的墊料并及時清理潮濕墊料即可。
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shù)限制,應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漸減少飼喂次數(shù),到20日齡后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濕,以能松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
雛雞的飲料配合。根據(jù)其營養(yǎng)需要特點:要求較高的能量和較高的蛋白質(zhì)。一般日糧中,谷實類(玉米、碎米等)為50~60%;糠麩類(米糠、麥麩等)為5~10%;油餅類(花生餅、豆餅、芝麻餅等)為20~25%;動物性飼料(魚粉、肉粉等)為7~20%;骨粉、貝殼粉4~5%;食鹽0.3~0.5%。青飼料另外加喂,尤其沒有維生素添加劑時,不能斷喂青料,喂量約為精飼料的30~50%。
不同日齡雛雞耗料(克/每只、每日),因品種、個體發(fā)育、飼喂方法不同而有差異,大致為:1~10日齡為8克,20日齡為15克,25日齡為16克,30日齡為30克,50日齡為40克。
抗寒力差。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后才能達到正常體溫,加上雛雞絨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必須依靠人工保溫,雛雞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1-30天的雛雞都要保溫,并放在清潔衛(wèi)生的環(huán)境中飼養(yǎng)。30天以上的雞雛,羽毛基本上長滿長齊,可以不用保溫。
雞舍設備
1、雞舍:雞舍要求天棚、墻壁的保溫性能良好,地面要求為水泥地而且要稍微有一點坡度,這樣便于沖洗和,雞舍的墻壁上要設有進出氣窗孔。
2、養(yǎng)雞的設備:養(yǎng)雞的設備包括保溫設備、飼養(yǎng)設備和光照設施三個方面。
保溫設備有:火爐、保溫傘、紅外線燈。
飼養(yǎng)設備有:料盤、料桶和飲水器。料盤是供1-8日齡的雛雞開食時使用的,每80-100羽雞提供一個;9日齡以后逐步地更換為料桶,懸吊式料桶的直徑為38厘米,每100羽雞需3個懸吊式料桶。
飲水器式樣有手提式和吊掛式兩種,1-8日齡的雛雞用手提式的飲水器,容量為0.5千克,每70-80羽雞需要一只;9日齡后更換較大的中型飲水器,容量2千克,每70-80羽雞提供一只;如果用吊掛式自動飲水器,每125羽雞配置一個;如以自動飲水槽供水,每羽雞應占飲水位置為2厘米。
光照設施:每20平方米安裝一個帶燈罩的燈頭,每個燈頭準備40W和15W的燈泡各一個。1-6日齡用40W燈泡,7日齡后用15W燈泡。
護圍:育雛初期(1-7日齡)為防止雞遠離熱源而受涼,在保溫傘周圍可用厚紙板或席子圈起,護圈高15厘米,與保溫傘邊緣的距離為70-150厘米。護圍從第3天起逐漸擴大,第7天即可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