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jié)雛雞溫度的方法有很多,小群雞可放于紙箱或木箱,箱內鋪墊干草或棉絮,墊料下還可放置熱水袋,或用電燈照明取暖。大群雞可采取溫室保育。
另外,育雛舍(室或箱)內若太干燥,雞體內水分散發(fā)量大,不利于雛雞的生長;若濕度太大,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感染病。適時的相對濕度為55~65%。調節(jié)的方法,只要飲水器內不斷水即能達到要求;霉雨季節(jié)濕度偏大時,可加厚干燥的墊料并及時清理潮濕墊料即可。
喙:俗稱雞嘴,用于啄食。雞的喙宜粗、短,略彎曲,顏色一般與脛一致。另外,雞舌粘膜基本沒味覺功能,雞覓食主要靠視覺和觸覺;雞的唾液腺很發(fā)達,分泌多,可迅速采食干粉料或粒料。
臉:宜清秀,特別是蛋用雞,應無堆積的皮下脂肪和肉,臉毛應細小,大部赤裸,強健者色鮮紅潤澤而無皺紋。
眼:應圓大而有神,反應靈敏,眼瞼宜單薄,虹彩顏色因品種而異。
翼羽
兩翼外側掌骨上長而硬的羽毛稱為主翼羽,一般為10根;
翼部近尺骨和撓骨處所生的大羽毛稱為副翼羽,一般為14根;
主翼羽和副翼羽之間有一根較短而圓的羽毛稱為軸羽;
主翼羽上覆蓋著的較短小的羽毛稱為覆主翼羽;
覆蓋在副翼羽上的則稱為覆副翼羽。
主翼羽的脫換與產(chǎn)蛋有關,在秋季,可根據(jù)主翼羽的脫換遲早等來挑選產(chǎn)蛋雞,一般換得早的停產(chǎn)早,蛋量少;換得遲一般的產(chǎn)蛋多,換羽速度快。
原雞是雞形目雉科原雞屬的1種。又名茶花雞。為家雞的始祖,現(xiàn)產(chǎn)于中國的云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及海南省。東南亞、印度、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等也有分布。原雞體型近似家雞。頭具肉冠,喉側有一對肉垂,是本屬獨具的特征。雌雄異色。雄性羽色很像家養(yǎng)的公雞,顯著的差別是頭和頸的羽毛狹長而尖,前面的為深紅色,向后轉為金黃色。這些狹尖的長羽,從頸向后延伸,覆于背的前部,比家雞更為華麗。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并具金屬綠色反光,羽基白色,飛時特別明顯。雌性與家養(yǎng)的母雞相似,體形較雄性小,尾亦較短。頭和頸項黑褐綴紅;頸羽亦特長,軸部黑褐而具金黃色羽緣。棲于熱帶和亞熱帶山區(qū)的密林中,常至林緣的田野間覓食植物種子、嫩芽、谷物等,兼吃蟲類及其他小形動物。巢營于地面稍凹隱處,鋪以落葉和雜草等。在云南南部2月開始產(chǎn)卵,3~5月為高潮期,有的持續(xù)到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