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
可以是單獨出現(xiàn),也可以與其他癥狀同時存在。首先須注意:
(1)嘔吐物的性狀與顏色:嘔吐物是否有酸臭等異味,有否含有咖啡色樣的物體。
(2)嘔吐的同時是否伴腹瀉、。
(3)嘔吐的同時是否有咳嗽、流涕、氣急等。
(4)嘔吐的同時是否伴有發(fā)熱、精神萎靡、等。
護理要點:(1)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如睡覺時嘔吐,馬上給予側臥位)(2)嘔吐時僅有少量咳嗽或無其他癥狀時,吐后小兒精神狀態(tài)良好,繼續(xù)觀察。(3)如嘔吐呈噴射狀并伴發(fā)熱、精神萎、加劇等癥狀,應送醫(yī)院診治。
預防功能損害體位的擺放
A.預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稱垂足畸形,下肢癱瘓者極易形成。足部應給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頭等物,使足與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預防跟膽攣縮。冬季保暖時,應注意到棉被對足部壓迫,可用支架或干凈硬紙盒支撐被子,避免壓迫足背。指導和幫助病人鍛煉踝關節(jié),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直。
B.膝關節(jié)畸形的預防:膝關節(jié)下放墊子,可防止膝腫脹和關節(jié)過度伸展(膝反張),時間不可過長。每日數(shù)次去墊平臥,防止膝關節(jié)屈曲攣縮。
對于癱瘓或床上活動困難的病人,要定時翻身和有具體的翻身計劃,白天每2小時翻身一次,夜間不超過3小時翻身次。計劃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付以表格讓執(zhí)行者記錄,以保證計劃的實施。夜間翻身可根據(jù)家屬或照顧者睡眠習慣,安排翻身時間,如家屬晚11點睡覺,可在睡前給病人翻身,晨2點前家中誰起夜,由起夜者再為病人翻身一次,5點前給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應先拍背,囑其咳嗽,再讓病人飲溫開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應檢查受壓的骨突部,以便及時了解皮膚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對于受壓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氣墊等措施以預防褥瘡。
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感冒。長期昏迷的病人機體抵抗力較低,要注意給病人保暖,防止受涼、感冒。病人無論取何種臥位都要使其面部轉向一側,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當病人有痰或口中有分泌物和嘔吐物時,要及時吸出或摳出;每次翻身變換病人體位時,輕扣病人背部等,以防吸入性或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