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我們主流觀念里的工業(yè)設計跟國際上的家伙們玩的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工業(yè)設計必須是一個系統(tǒng),絕不僅僅是裝飾,需要從初的調研,分析人的需求,產品的潛在存在方式,根據工藝成本以及結構,人機工程,人群習慣的考慮,綜合設計方案解決,再到后續(xù)生產控制跟進,包裝以及平面標識,宣傳方案,售后跟蹤反饋。
要理解產品設計可以做什么,我們需要了解一個的產品設計師的組成,以及各組成部分協(xié)同時可以做些什么。 交互設計師會研究用戶的行為模式,并從無數的方案中找到一些特定的方式來解決預測過的用戶需求。這些人會比大多數人更快地創(chuàng)造和迭代解決方案。 視覺設計師會做所有你認為設計師應該做的事情。他們在正負空間中作畫,創(chuàng)造美麗的色彩。他們使用手繪板。他們會隨身帶著素描本。就是這些人刮起了iOS的擬物化設計潮流,又把iOS帶到了扁平設計潮流。 動效設計師則是很酷的那群人。如果你正在討論加載動畫或者頁面間漂亮的切換,那正是動效設計師的功勞。 用戶研究人員是用戶需求的真正支持者。他們深入了解客戶的想法。他們會提出各種問題,也會接受各種答案。用戶研究會尋根問底。對他們來說,用戶永遠是對的。 數據分析師是產品設計的科學家。他們掌管AB測試、實時驗收產品、收集和理解大量數據。他們需要找到事物的相關性和因果性。有了數據,才能宣布真正的順利,而數據來自數百萬的用戶評審團。 原型設計師可以快速輕松地制作互動體驗。這是產品開發(fā)階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型可以使我們能夠快速、便宜地測試我們的想法。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內,從15個潛在的解決方案篩選到5個、3個。 業(yè)務策略師是那些需要回答“為什么我們真的這樣做?”的問題的人。他們決定著每個決策背后的商業(yè)價值。為了獲得所創(chuàng)造產品的終成功,你必須了解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它。 傳統(tǒng)上,這些都是獨立的角色。當然現在也還是有這些獨立的角色存在。但是,它們也是一個的產品設計師的必要組成。 時代變化。特別是在科技行業(yè),擴展設計師的技能變得越來越重要,設計師們需要學習以前認為沒有用的技能,甚至是還不成熟的技能。
標準化是指以制訂標準和貫徹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全部活動過程。標準化的研究領域十分寬廣,就工業(yè)產品標準化而言,它是指對產品的品種、規(guī)格、質量、檢驗或、衛(wèi)生要求等制訂標準并加以實施。 產品標準化本身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l)產品品種規(guī)格的系列化,將同一類產品的主要參數、型式、尺寸、基本結構等依次分檔,制成系列化產品,以較少的品種規(guī)格滿足用戶的廣泛需要;(2)零部件的通用化,將同一類型或不同類型產品中用途結構相近似的零部件(如螺栓、軸承座、聯(lián)軸器和減速器等),經過統(tǒng)一后實現通用互換;(3)產品質量標準化,產品質量是一切企業(yè)的“生命線”,要保證產品質量合格和穩(wěn)定就必須做好設計、加工工藝、裝配檢驗,甚至包裝儲運等環(huán)節(jié)的標準化。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對產品實行標準化具有重大的意義:在制造上可以實行專業(yè)化大運生產,既可提高產品質量又能降低成本;在設計方面可減少設計工作量;在管理維修方面,可減少庫存量和便于更換損壞的零件。
好的設計創(chuàng)意都是來自于工業(yè)設計師團隊的靈感合作,所以團隊的創(chuàng)新能力至關重要。設計師們需要發(fā)揮集體智慧,在設計中綜合外觀設計、產品功能、結構設計、材質、顏色、工藝、人機工學等多方面因素,做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外觀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