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火花計時器是利用火花放電在紙帶上打出小孔而顯示出點跡的計時儀器,使用220V交流電壓,當頻率為50Hz時,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電火花計時器工作時,指導(dǎo)運動所受到的阻力比較小,試驗誤差比電磁打點計時器的要小。工作原理: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是利用火花放電使墨粉在紙帶上打出墨點而顯出點跡的一種計時儀器. 給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接220V電源,按下脈沖輸出開關(guān),計時器發(fā)出的脈沖電流,接正極的放電針和墨粉紙盤到接負極的紙盤軸,產(chǎn)生火花放電,于是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而且在交流電的每個周期放電一次,因此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打出點間的時間間隔等于交流電的周期。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類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公元前8000年:古埃及文明制訂了12個月每月均為30天的日歷。
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倫人已制作日晷來紀錄。
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 30天,每天分為360個周期,每個周期為4分鐘。
公元前2300年:中國開始使用日晷。
芯片的使用
芯片則是通過技術(shù)手段實現(xiàn)的,它包含有參賽選手的基本信息。每位參賽選手會佩戴一個芯片,通常是固定在號碼布上或者通過腳踝帶來固定。芯片內(nèi)部裝有一個小型的無線電頻率識別裝置,可以與路程標志處的天線進行通信。當選手經(jīng)過路程標志處時,芯片會自動記錄下他們的通過時間。
低頻計時芯片(使用頻段134 kHz)受溫度,濕度,人體和金屬等干擾很小,但要求計時芯片和計時毯之間的距離很近(讀取距離20-30厘米)。所以一般系在鞋帶上。
高頻計時芯片(使用頻段13.56 MHz)讀取距離相對大一些(50-100厘米),而且通過算法保證大量計時芯片同時讀取時不會受到相互的干擾,但是會受到人體和金屬的干擾。目前經(jīng)常和低頻芯片一起做成雙頻計時芯片。
超高頻計時芯片(Gen2標準使用頻段860 to 960 MHz)讀取距離很大(可以達到2-5米),一般放在號碼布上面。但是它很容易受到人體的干擾,所以會在芯片背面貼一層泡沫膜,保證和人體的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