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觀音菩薩為什么有那么多種形象?
石雕觀音像是雕刻藝術種類的一種,用于雕刻石雕觀音菩薩神像的石材有很多,目前較常見的有:青石觀音雕塑、銹石觀音雕塑、麻石觀音雕塑、漢白玉觀音雕塑等幾種。石雕觀音神像不僅所用的石料不盡相同,而且石雕觀音菩薩的形象也分很多種。經(jīng)常去寺廟觀佛、禮佛的香客,應該不難發(fā)現(xiàn)寺廟中擺放的石雕觀音神像,有許多不同的造型。常見的有石雕滴水觀音、石雕送子觀音等,還有許多其他不同的石雕觀音形象。
那么有些人難免會覺得奇怪,石雕觀音菩薩為什么有這么多不同的形象呢?石雕觀音的這些不同形象,在民間被稱為是三十三觀音。其實三十三觀音并非化現(xiàn)各種形象,而是觀音菩薩本身不同形貌,而且不是密宗式變化形相,只是以姿態(tài)、場景與所持法器來區(qū)別。眾所周知,觀音菩薩慈悲為懷,眾生遇到種種災難苦惱,只要誠心默念觀音菩薩的法號,發(fā)聲呼救;觀音菩薩便會尋聲解救。因此,三十三觀音是觀音菩薩為了解救眾生于苦海,而應化出的不同樣貌。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石雕觀音菩薩的故事,觀音菩薩的畫像和雕像也隨處可見。寺廟里的三十三觀音像,通常是采用沉雕的形式來呈現(xiàn)。比如前面我們提到的廣東梅州蓮花寺里,便擺放著沉雕三十三觀音便像。其實,仔細觀察這些石雕觀音菩薩像,會發(fā)現(xiàn)三十三觀音像就像一個獨立的個體、分別展示著獨立的場景和意境。寺廟里的三十三尊形態(tài)各異的石雕觀音神像分別在跟人們述說著不一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