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國家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進行立案偵察、審判并給予刑事制裁的案件 。
刑事案件一般都是國家刑事司法機關主動介入,在受害人或者群眾報案、舉報后,公安、檢察機關即會介入偵查。然后由檢察院代表國家對被告人提起公訴,由法院作為法律的裁判者進行公正的審判從而達到制裁犯罪人和保護人民的刑法目的。
人民法院對相關經(jīng)濟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沒有規(guī)定的,人民法院在審理經(jīng)濟犯罪案件時,可以參照適用《標準二》的規(guī)定。二、各級人民法院在參照適用《標準二》的過程中,如認為《標準二》的有關規(guī)定不能適應案件審理需要的,要結(jié)合案件具體情況和本地實際,依法審慎穩(wěn)妥處理好案件的法律適用和政策把握,爭取更好的社會效果。三、人民法院將在進一步總結(jié)審判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審判實踐中亟需的相關經(jīng)濟犯罪定罪量刑標準作出具體規(guī)定。在此之前,擬通過有關工作會議、司法文件、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對人民法院經(jīng)濟犯罪案件審判工作加強指導,以不斷提高經(jīng)濟犯罪案件審判水平,更好地服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依法懲處經(jīng)濟犯罪工作的需要。
之所以我們說這是“黃金37天”,是因為檢察院批準逮捕的時候相比于刑事拘留會更加審慎,很多情節(jié)都可能成為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理由,比如犯罪證據(jù)不充分有可能不構(gòu)成犯罪、犯罪情節(jié)比較輕微或者有自首、立功、認罪認罰、被害人諒解等情節(jié),都可能影響檢察院的逮捕決定。而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話,不僅嫌疑人可以不在看守所羈押,后期不起訴或者終法院判處緩刑的幾率也會更大一些。所以刑事辯護過程中,申請檢察院不批準逮捕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
訴訟參與人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享有一定訴訟權(quán)利,承擔一定訴訟義務的除國家專門機關工作人員以外的人。訴訟參與人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一)當事人
當事人是指與案件事實和處理結(jié)果有切身利害關系的訴訟參與人。具體包括:
(1)被害人。是特指在公訴案件中,直接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自訴案件的被害人稱之為自訴人。
(2)自訴人。是指以個人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被害人。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quán)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犯罪而被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尚未被提起公訴的人。
(4)被告人。是指被指控犯有某種罪行并被起訴到人民法院的當事人。包括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和公訴案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自被提起公訴之日起稱為被告人。
(5)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是指向司法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對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做出物質(zhì)賠償?shù)娜?。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是指對其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承擔物質(zhì)賠償責任的人。
(二)其他訴訟參與人
其他訴訟參與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以及訴訟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