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中的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根據(jù)事實和法律對控訴人提出控訴的部分或者全部進行反駁、申辯,以說明其無罪、罪輕或者減輕處罰的一項的訴訟活動。辯護是一種基本訴訟職能,它針對控訴而提出并同控訴相對立。
刑事辯護一般分為自行辯護、委托辯護和指定辯護。所謂自行辯護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為自己進行的辯護。這種辯護貫穿于刑事訴訟整個過程,無論是在偵查階段還是在審判階段,被告人都可以為自己辯護,自行辯護是十分有效并被頻繁使用的辯護方式。委托辯護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過與法律允許的人簽訂委托合同,由他人為自己作辯護。這里的他人可以是律師,也可以是其他公民。委托辯護相對于自行辯護而言更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行使辯護權(quán),因此成為現(xiàn)代刑事訴訟中為主要的一種辯護方式。指定辯護是指遇有法律規(guī)定的特定情況的,法院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為其辯護。
隨著我國刑事辯護制度的不斷發(fā)展,有效辯護的問題逐漸引起了法學界的關(guān)注。我國法律就律師的從業(yè)資格、律師的職業(yè)倫理、律師接受委托從事刑事辯護、法律援助等問題確立了一系列規(guī)則,使得律師辯護制度逐步得到了完善。然而,迄今為止,我國仍然有70%左右的刑事被告人無法獲得律師的幫助,這些被告人只能依靠自行辯護的方式來行使法定訴訟權(quán)利。而在那些有律師辯護的案件中,律師的辯護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由于律師的職業(yè)準入門檻不是很高,律師的法律素養(yǎng)無法得到普遍的保障,加上律師界普遍采取事先全額收費的做法,因此,委托人對于辯護律師的制約力不強,辯護律師不盡職、不盡責的情況屢有發(fā)生。尤其是那些提供法律援助的辯護律師,由于所能獲得的律師費用很少,加上法律援助機構(gòu)普遍缺少有效的監(jiān)管措施,更是難以為被告人提供高質(zhì)量的法律服務。
刑事辯護應從哪幾個方面進行?
1、不符合犯罪構(gòu)成要件的辯護,常見的做法有:
(1)陳述或證明被告人不具備法定的犯罪主體要件。
(2)陳述或證明被告人主觀上不具備犯罪故意或犯罪目的。
(3)陳述或證明被告人客觀上未實施犯罪行為。
(4)陳述或證明不具備某些犯罪構(gòu)成所要求的犯罪目的和犯罪后果。
2、阻卻違法性事由辯護,一般有:被告人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被告人因其他原因(精神原因)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被告人有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或意外事件等情形。
3、情節(jié)辯護,根據(jù)案件事實,辯護律師提出被告人具有初犯、自首、立功、坦白、被害人過錯、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在共同犯罪中的從屬地位、受威脅犯罪等有助于從輕處罰的事實和情節(jié)。
刑事案件做無罪辯護貫穿整個刑事案件辦案過程,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審判階段,辯護律師均可以根據(jù)掌握的事實及證據(jù),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的意見,并積極與案件承辦機關(guān)溝通。公安機關(guān)決定撤銷案件,無罪辯護及成功,檢察院決定不予起訴,無罪辯護即成功,但常見無罪辯護是發(fā)生在審判階段,向法庭提供被告人無罪的證據(jù),在法庭發(fā)表被告人無罪的辯護意見,若法院宣判被告人無罪,無罪辯護即成功。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不是所有案件都適合選擇無罪辯護,辯護律師需要根據(jù)案件情況的不同,以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利的角度出發(fā),選擇做無罪辯護或者輕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