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jīng)人民法院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guī)定,未經(jīng)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即確定被告人有罪的權力由人民法院統(tǒng)一行使。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guī)定,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包括: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根據(jù)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jīng)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guī)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訴訟參與人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享有一定訴訟權利,承擔一定訴訟義務的除國家專門機關工作人員以外的人。訴訟參與人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一)當事人
當事人是指與案件事實和處理結果有切身利害關系的訴訟參與人。具體包括:
(1)被害人。是特指在公訴案件中,直接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自訴案件的被害人稱之為自訴人。
(2)自訴人。是指以個人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被害人。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犯罪而被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尚未被提起公訴的人。
(4)被告人。是指被指控犯有某種罪行并被起訴到人民法院的當事人。包括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和公訴案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自被提起公訴之日起稱為被告人。
(5)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是指向司法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對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做出物質賠償?shù)娜恕8綆袷略V訟的被告人是指對其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承擔物質賠償責任的人。
(二)其他訴訟參與人
其他訴訟參與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以及訴訟代理人。
辯護人的責任及訴訟地位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35條規(guī)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jù)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而辯護人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地位是獨立的訴訟參與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專門維護者。辯護人既不從屬于法院、檢察院,也不從屬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代理
刑事訴訟中的代理是指特定的訴訟參與人依法委托代理人參加訴訟,代行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訴訟職權的一種訴訟制度。根據(jù)《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公訴案件的被害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和被告以及申訴案件中的申訴人都可以依法委托代理人參加刑事訴訟。訴訟期間,委托人要求解除代理后另行委托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允許。但案件已經(jīng)合議并作出處理的,一般不宜再變更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