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定義上講,信用證是一種支付方式,而信用保險是一種保險。當然,二者都是為了保證外貿(mào)的收匯。信用證相當于銀行給貿(mào)易做了背書,只要單據(jù)做到單單相符,即可證明賣家履行了自己的義務,此時銀行就會如約付款。這其實是以銀行信用代替了商業(yè)信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買家不付款的風險。
信用證的流程主要弄清三個流轉(zhuǎn):
1.錢的流轉(zhuǎn):申請人--開證行--議付/通知行--受益人
2.單據(jù)的流轉(zhuǎn):受益人--議付/通知行--開證行--申請人
3.貨物:受益人--船公司--申請人
議付行negotiating bank: 在信用證支付方式中,作為開證行和賣方之間往往路途遙遠,所以開證行大多會指定一個賣方所在地的銀行并與開證行有業(yè)務上往來關系的,由其先向賣方墊付款項,再由開證行償付該銀行所付款項和利息。這個受委托的銀行就是議付行。
保兌行reimbursing bank:是指根據(jù)開證銀行的要求在信用證上加具保兌的銀行。保兌銀行在信用證上加具保兌后,即對信用證獨立負責,承擔必須付款的責任。保兌銀行可以是通知銀行,也可是其他銀行。就是除了開證行還有個銀行是保兌銀行=保證承兌付款銀行,他能夠保證如果開證行不付款的話,他們會付款的意思。根據(jù)開證行的授權(quán)對信用證加保,和開證行一樣對相符交單有付款義務。對受益人而言就是雙保險,既可以交單給開證行也可以交單給保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