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于1891年12月25日發(fā)源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春田學院,由該學院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設(shè)計發(fā)明。1892年制定了「美國青年會籃球規(guī)則」,當時有13條規(guī)則,第二年1893年增加到23條,1897年增加有關(guān)犯規(guī)罰球的規(guī)定,1904年美國青年會出版本籃球規(guī)則,1932年編定全世界統(tǒng)一使用的國際籃球規(guī)則,并且在1936年奧運會次的男子籃球比賽中采用(李震中、1999)。
1948年倫敦奧運會到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籃球比賽場地長26公尺、寬14公尺;但是1984年國際籃球總會作了一次場地大的變革,從1984年開始,籃球場的長度增加到28公尺、寬度增加到15公尺(1984年國際籃球規(guī)則),同時增加三分線的設(shè)定,由籃圈中心點重直到地面畫出長6.25公尺的一個弧線,成為三分線。
場地參數(shù)
長:28米
寬:15米
線條寬:0.05米
中圈:半徑1.8米
三分線:6.75米(2010年啟用,之前為6.25米)
W罰球線:從端線內(nèi)沿到它的外沿5.80米,長3.60米
三秒?yún)^(qū):4.90米×5.80米的矩形
合理沖撞區(qū):從籃圈落地中心點畫一道1.25米半圓
籃筐:內(nèi)緣直徑少為0.45米,多為0.457米
籃筐高:3.05米
籃板下沿離地高:2.90米 [2]
注:國際籃聯(lián),奧運會籃球比賽和世界籃球錦標賽的比賽場地通用
·碎石墊層:厚度為200mm左右,(粒徑30-50mm),用12噸以上碾壓機碾壓到碎石不松動,表面無波紋為止,壓實密度達到2.2噸/立方米。厚度允許偏差8%,但不得大于±20mm。此寬度不得小于設(shè)計寬度。
·瀝青混凝土層:先鋪粗瀝青層,厚度50mm,骨料≤35mm,用12噸以上碾壓機碾壓后鋪細瀝青層,厚度30mm,骨料≤15mm,用12噸以上碾壓機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