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多個國家或地區(qū)采用救護摩托車、救護自行車,并衍生出相關的輕便式救護車。
輕便式救護車的急救箱里,一般裝備有心臟除顫器、氧氣袋、面罩、血壓計、傷口包扎材料、氧氣瓶、止痛藥、產婦接生設備等,可為病患進行緊急救治。
救護車司機受過專業(yè)培訓,可以在繁忙的路段、夜里和壞天氣里快速地駕駛。
培訓也包括救護車打滑控制和野外駕駛。速度固然重要,不過當車上運載著一名重病或重傷的患者,其他工作人員又在對他進行急救時,平穩(wěn)行駛也是必需的。能夠快速駕駛,并且在拐彎處不傾斜,在凹凸不平的路上不顛簸,這需要的駕駛技術并且精神高度集中。
的救護車服務應該能在緊急呼叫后20分鐘內到達現場。不過,無論救護人員受過多么良好的訓練,迅速到達現場經常都很困難,特別是在擁擠的城市交通中,以及在城鎮(zhèn)里的老舊破敗區(qū),因為在那些地方有些街道的標志可能都丟失了。
所謂負壓,就是利用技術手段,使車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所以空氣在自由流動時只能由車外流向車內,而且負壓還能將車內的空氣進行無害化處理后排出,避免更多的人感染,在救治和轉運傳染病等特殊疾病時可以限度地減少醫(yī)務人員交叉感染的機率。以及清創(chuàng)縫合手術和心肺復蘇等搶救都可以在救護車上進行了,這在普通救護車上是難以想象的。主要用于危重病人和傳染病等特殊疾病的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