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房屋的結構組成,由屋頂板或樓飯、屋架或梁、磚墻或柱、基礎四大部分組成。屋頂板或樓板傳力給屋架或梁,屋架或梁傳力給磚墻或柱,磚墻或柱傳力給基礎因此拆除的順序,原則上就是按受力的主次關系,或者說按傳力關系的次序來確定。即先拆次要的受力構件,然后拆次之受力構件,后拆主要受力構件。
建筑拆除順序是:屋頂板-->屋架或梁-->承重磚墻或柱-->基礎。如此由上而下,一層一層往下拆就可以。
建筑拆除主要包括:人工拆除、人工與機械相結合、機械拆除等等。
鋼結構拆除應對所進行施工工程的概況要有整體系統(tǒng)的了解。對設計人員關于該工程的特殊要求需詳細了解并掌握,并需特別注意標準構造詳?shù)膬?nèi)容,即該工程在結構方面的特殊設計與要求。鋼結構拆除根據(jù)施工順序、后方結構、復水、用電、采暖和通風,作為平面法不會重復建筑物的明確內(nèi)容。因此,要注意看鋼結構拆除表面的尺寸、標高和做法,還要看樓層的劃分、整體結構和做法,并要明確結構層與建筑物、水、電、采暖和通風安裝之間的關系。
人工拆除也有不少的缺點,且在拆除中存在生產(chǎn)事故隱患,危險性高,性差:
1. 施工進度慢,祚業(yè)時間由人為因素決定。
2. 有高空墜落的危險
(1) 在無屋面板的冷攤瓦屋面上行走,踩斷掛瓦條。
(2) 在屋面板上撬板時,腳下的木板腐爛斷裂。
(3) 在無保護措施狀況下站立在墻體、梁、柱上操作,人失穩(wěn)墜落。
(4) 使用斷裂、缺檔的登高梯,疏忽踩空。
(5) 在待拆除的陽臺欄桿上拴扎帶,欄桿年久失修。
3. 操作人員很容易被磚等物體打擊
(1) 拉倒待拆除門窗時,窗上方的過梁及磚塊塌落傷人。
(2) 上下同時施工,上方在拆除作業(yè),下方在整理舊木料和鋼筋
(3) 使用風鎬、鐵錘等簡單工具進行拆除時,操作過程中造成磚石飛濺。
4. 有可能不小心碰到電線,造成觸電現(xiàn)象
(1) 在屋面上、腳手架上傳遞拆除材料(尤其是導電材料)碰到高壓電線。
(2) 在宿舍中不規(guī)范使用電熱器具。
5. 在處理拆下的木料、鋼筋等回收材料時,手、腳等部位被銹蝕釘子、鐵皮劃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