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察一般在工程地質測繪的基礎上進行。它可以直接深入地下巖層取得所需的工程地質條件資料,是探明深部地質情況的可靠的方法。地質勘察的主要方式有工程地質鉆探、坑探和物探,其主要任務為:
1、探明建筑場地的巖性及地質構造,即以及各地層的厚度、性質及其變化;劃分地層并確定其接觸關系;以及基巖的風化程度、劃分風化帶;研究巖層的產狀、裂隙發(fā)育程度及其隨深度的變化;研究褶皺、斷裂、破碎帶以及其他地質構造的空間分布和變化。
2、探明水文地質條件,即含水層、隔水層的分布、埋深、厚度、性質及地下水位。
3、探明地面及物理地質現(xiàn)象,包括河谷階地、沖洪積扇、坡積層的位置和土層結構;溶巖的規(guī)模及發(fā)育程度;滑坡及泥石流的分布、范圍、特性等。
4、提取巖土樣及水樣,提供野外試驗條件。從鉆孔或勘察點去巖土樣或水樣,提供室內試驗、分析、鑒定之用。勘察所形成的坑孔可為現(xiàn)場原位試驗提供場所和條件。
收集的資料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地域地質資料,如地層、地質構造、巖性、土質等;
(2)地形、地貌資料,如區(qū)域地貌類型及主要特征,不同地貌單元與不同地貌部位的地質評價等;
(3)區(qū)域水文地質資料,如地下水的類型、分帶及分布情況,埋藏深度、變化規(guī)律等;
(4)各種特殊地質地段及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分布情況,發(fā)育程度與活動特點等;
(5)地震資料,如沿線及其附近地區(qū)的歷史地質情況,地震烈度、地震破壞情況及其與地貌、巖性、地質構造的關系等;
(6)氣象資料:如氣溫、降水、蒸發(fā)、溫度、積雪、凍積深度及風速、風向等;
(7)其它有關資料,如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8)工程經驗、區(qū)內已有公路、鐵路等其它土建工程的地質問題及其防治措施等。
長期以來,地質勘察的主要任務是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可靠、持續(xù)的能源資源保障。在我國經濟轉型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地質勘察行業(yè)的責任依然是立足國內,保障國家礦產資源,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倡導綠色勘查,實現(xiàn)地質找礦工作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
一方面,通過深化成礦理論研究,減少探礦工程部署,提高實物工作量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研究和推廣減少環(huán)境破壞的地質工作新方法、新工藝和新手段,如采取水平方向鉆探工藝方法等。同時,礦產勘查工作內容要涵蓋資源發(fā)現(xiàn)、開發(fā)利用、環(huán)境恢復治理三個階段,即由過去單純的資源調查評價向地質環(huán)境調查、開發(fā)利用條件評價和環(huán)境影響評估及恢復治理“三位一體”的綜合調查評價轉變。
地質勘察的方法:地質坑、槽探???、槽探是在建筑場地挖探井或探槽以取得直觀資料和原狀土樣,這是一種不使用專用機具的常用勘察方法。當場地地質條件比較復雜時,利用坑探可以直接觀測地層的結構和變化,但坑探可達的深度較淺。坑探的種類有探槽、探坑和探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