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民族的歷史上,從新羅時期(公元前57-935年)開始,朝鮮民族在各種禮儀方面深受中華禮儀的影響。朝鮮民族的抓周禮,從名稱到宗旨與形式同我國古代的“試兒”大體相同。一周歲生日宴和抓周禮儀在中國朝鮮族之中一直得到傳承,已有一百五十余年歷史,進(jìn)入20世紀(jì)80年代以后,成為比以往更為盛行的禮儀。
這時孩子的父親在盤中擺上奶食、糖果和五谷類,用紅布把它蒙上,在紅布上面放一把系著哈達(dá)的新剪刀,然后把它恭敬地放在主客老人面前的桌子上。接著用銀碗盛一碗鮮奶獻(xiàn)給主客老人,請他為孩子剪胎發(fā)。主客老人接過銀碗后,先用右手無名指蘸一點奶子,向空中彈灑鮮奶敬天敬神,談后自己品嘗一下后,依次遞給其他客人品嘗。
剃完胎發(fā)后,接著進(jìn)行“抓周”儀式。其做法是,用盤盛弓矢、鼻煙壺、筆墨、剪刀、珠寶、玩具、奶食、針線等物,置于小孩前,讓他抓取,看他(她)抓些什么,以卜其一生性情和志趣。如果男孩先抓取弓箭,大家評論說:“這孩子長大后要挎著弓箭從軍參戰(zhàn),成為一名戰(zhàn)斗英雄”。
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日記錄方法跟西方大相逕庭。中國人新的一歲開始于農(nóng)歷新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說除夕過后,每個人就長了一歲。所以新年“辭舊迎新”的意味里面還有歲數(shù)的一定含義。而一般過生日還是習(xí)慣使用農(nó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