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不得不略為顛倒,此以中文譯西書定法也。”可以看出,《天演論》是意在達旨的述譯,《原富》是辭義無所顛倒的嚴譯,《群己權界論》是不依文作譯的寬譯。但是不論譯法如何,有一點是始終如一的:即避免按字直譯,努力用新的詞或詞組以求詞義的全部傳遞。例如evolution中文沒有與之相應的詞,于是采用“天演”一詞;liberty這個法制觀念中國當時還沒有,于是用“群己權界”這一詞組。嚴復對于西文詞義的翻譯作出了可貴的嘗試,但是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開展。
五四運動以后,中國歷史進入了現(xiàn)代,翻譯的重要性遠邁前古。中國新文學的興起同翻譯是分不開的。個重視翻譯并大力加以倡導的人是魯迅。魯迅主張直譯。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介紹外國思想以供借鑒的同時,還要通過譯文改造我們的語言。1931年12月28日他在給瞿秋白的信中談到嚴復。他說:“他的翻譯,實在是漢唐譯經(jīng)歷史的縮圖。中國之譯佛經(jīng),漢末質(zhì)直,他沒有取法。六朝真是‘達’而‘雅’了,他的《天演論》的模范就在此。唐則以‘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