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場的組成部分分為:
一:KTV
二:酒吧
三:夜總會
四:歌舞廳
五:演藝廳
六:娛樂會所
西式夜總會,又稱為卡巴萊(Cabaret),在歐美各地常見,起源于法國及德國等地。
此類夜總會提供西式晚餐,跳舞或話劇等表演,表演項目多為西式歌舞表演,部分會由歌手或舞蹈團演出。一些西式夜總會的表演者是長駐演出,以吸引游客等觀眾,另一些則由世界性的表演團體作巡回性演出。
日式夜總會是由日本的高級夜總會演變而來,于20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經(jīng)濟起飛時期曾經(jīng)在香港甚為流行,其消費在當年,以至21世紀初的消費指數(shù)而言,皆甚為驚人。日式夜總會與舞廳相似,設有舞池,以媽媽生作為領班,并由舞小姐陪伴客人跳舞喝酒耍樂。在全盛時期,日式夜總會也舉行各種不同種類的舞蹈及歌手演唱等表演。
經(jīng)過這幾十年的發(fā)展,卡拉OK不單單只是提供唱歌的地方,如今的卡拉OK似乎是一個貶意詞。1996年以后,隨著酒吧、D廳等更豐富的娛樂方式的介入,卡拉OK失去了原來一統(tǒng)天下的地位,娛樂場所的門牌上已經(jīng)少見這四個字了。但卡拉OK并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它不斷地變換著經(jīng)營模式,以KTV、Club、酒店包間、量販式KTV的面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咸魚翻身,以往單純的唱歌之地衍生出了餐飲娛樂商務交際等多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