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鏈,戒指,手鐲,手鏈,耳環(huán),耳釘。黃金首飾從其含金量上可分為純金和K金兩類。純金首飾的含金量在99%以上,可達99.99%,故又有“九九金”、“十足金”、“赤金”之稱。K金首飾是在其黃金材料中加入了其它的金屬(如銀、銅金屬)制造而成的首飾,又稱為“開金”、“成色金”。由于其它金屬的加入量有多有少,便形成了K金首飾的不同K數(shù)。
辨色澤
俗語說,黃金是“七青、八黃、九紫、十赤”。行家認為,含金七成其首飾呈黃中帶青,含金八成呈黃色,含金九成是黃中透紫,含金十成呈赤色。純金質(zhì)較軟,一般不用來做鑲嵌類首飾,所以,凡鑲嵌類金飾自稱24K,肯定有詐。
掂輕重
黃金的比重為19.3克/立方厘米,成色與比重關(guān)系較大,比重接近19.3時,含純金越高。比重18.5時,含金95%,17.8時含金90%,以此類推。只要測出比重便可知首飾的成色。但一般人可掂有沉淀感。
黃金首飾上的印簽,有用“金字”,也有用“Kg”英文字母表示質(zhì)地。標明含金量時,用“99”字或“24K”字樣的表明是純金首飾,K金首飾依含金量不同,標明著相應(yīng)的K數(shù),如標著“18K”的K金首飾,其含金量為75%。此外,首飾上還有標志著不同生產(chǎn)廠家的產(chǎn)地印簽。真的黃金首飾,印簽標準、完整、清晰,是重要的判別標識。
容易與黃金首飾相混淆的首飾種類較多,有的是鍍金首飾,有的是包金首飾,有的是銅質(zhì)首飾,還有的是銅合金首飾。
在試金石上分別磨出被鑒定首飾和對牌的金道,用玻璃棒點試硝酸在金道上,因金元素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不與酸反應(yīng),故顏色不變。若非金或非純金,金道則消失或起變化。變化規(guī)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視其金道消失情況,比較對牌就可確定黃金首飾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