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值所表示的百分數,都只是一個大致的數,并不要求十分準確。而習慣上又多數是使用偶數K值,如24K、22K、20K、18K等。18K的意思即指24份合金中含金18份,相當于75%左右的含量。K金計算方式:K金折合含金量的計算公式是:K值÷24×(即K值×4.1667%)
黃金具有延展性和硬度小的特點,能壓成厚度12.7微米的薄片。成色高時,用大頭針或指甲刻劃均可留下痕跡。97%以上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兩三次后,彎折處出現皺紋,也叫魚鱗紋;95%左右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時感覺硬,魚鱗紋不明顯;90%左右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時很硬,沒有魚鱗紋;含雜質較多的黃金首飾,彎折兩三次即斷;如為生金制作,彎即斷,斷面有明顯的砂粒狀。用此法時應考慮到首飾的寬窄與薄厚,厚的、寬的就硬些,薄的、窄的就軟些。
在試金石上分別磨出被鑒定首飾和對牌的金道,用玻璃棒點試硝酸在金道上,因金元素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與酸反應,故顏色不變。若非金或非純金,金道則消失或起變化。變化規(guī)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視其金道消失情況,比較對牌就可確定黃金首飾成色。
金偏偏就怕汞。
金遇到汞,會發(fā)生一種名叫卞汞齊的化學反應,形成一種新物質金汞齊。而金汞齊的顏色正是黃白色,附著在黃金飾品上,感覺黃金飾品就像褪色一樣。
不光會變白,黃金還會變黑。鄧小瓊進一步解釋說,即使是千足金,也無法達到,里面或多或少含有一些雜質,比如銀、銅等貴金屬元素,它們遠沒有金那么穩(wěn)定,也可能會和生活中的其它物質接觸而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物如果是黑色的,黃金飾品就會出現發(fā)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