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值所表示的百分數(shù),都只是一個大致的數(shù),并不要求十分準確。而習慣上又多數(shù)是使用偶數(shù)K值,如24K、22K、20K、18K等。18K的意思即指24份合金中含金18份,相當于75%左右的含量。K金計算方式:K金折合含金量的計算公式是:K值÷24×(即K值×4.1667%)
辨別摻假
1、黃金是否有白色亮點
用料剪將金條或金首飾剪斷,用放大鏡觀察其切面,如果看到有白色亮點,由于黃金和銥無法融合在一起,則表示該黃金中摻有銥。
2、測比重。
先用天平測量一塊純金條的重量,接著把金條放入量杯,倒水淹沒金條。再把被檢測的金條放入量杯,觀察水的刻度是上升還是下降,只要發(fā)生變化,即說明該金條不是純金。但如果是金首飾,此法就不適用,因為金飾品里面有空氣。
3、真金不怕火煉。
把金條或金首飾放在火上燒一會,觀察其變化。由于銥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結(jié)合發(fā)生氧化反應,故純度不夠的金條會變灰;而純金經(jīng)過火烤后顏色會紅得發(fā)亮。不過,此法對首飾可能有一定破壞。
音韻彈性
成色高的黃金首飾受敲擊或往硬地拋擲時,發(fā)出“噗嗒、噗嗒”的沉悶低聲,且無音韻、無彈力,K金有音韻、有聲、有彈力,彈力越大、音韻越尖越長者,成色越差。
試金石
利用金對牌(已確定成色的)和被試首飾在試金石上磨道,通過對比顏色,確定黃金首飾成色。此法應在自然光和日光燈下進行,不能在直射的太陽光線和白熾燈下進行。
在試金石上分別磨出被鑒定首飾和對牌的金道,用玻璃棒點試硝酸在金道上,因金元素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不與酸反應,故顏色不變。若非金或非純金,金道則消失或起變化。變化規(guī)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視其金道消失情況,比較對牌就可確定黃金首飾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