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學歷,可以顯著降低招聘時候的判斷成本。我自己參加過招聘工作,也認識不少人事部門的人,大家對學歷決定能力這塊,深以為然?!皩W歷不代表能力”“學歷不行不代表能力差”,僅僅是個例?,F實情況來說,普遍的概率就是“學歷越高能力越強”,“學校越好水平越高”。那么我們企業(yè)招人,為啥不選擇風險小成本低的判斷方式?干啥去賭ssr幾率?
現在好工作,具體來說就是——大城市里的、收入算本地中等以上、體面的工作,還是處于企業(yè)強勢的狀態(tài),企業(yè)不愁沒人來應聘。所以對于人事部門的人來說,招聘時候,如何快速判斷出你的個人素質水平高低、個人素質水平的上下限是位的。那種跳槽來的中高層我們不討論,就看基層年輕員工來說的話,其實在招聘時候,只要不是專業(yè)性很強的崗位,用人單位是不會特別過分地看你是不是專業(yè)對口、實習經歷對口的,因為就像你說的,鍛煉一下都能勝任,但不能真的就按照崗位要求去招人,求其上者得其中,而且這不單單說是能不能勝任現在崗位職責的事兒,還涉及到企業(yè)的人才儲備、人才梯隊、后備干部等等。因此用人單位在招基層員工、應屆畢業(yè)生的時候,主要的就是看你個人能力、素質的下限如何,而一個好大學的學歷,基本就給這個人板上釘釘了,能力素質差不了。
對于企業(yè)來說就是,在211、985學生都挑花眼的時候,為啥要考慮其他普通學校的?我吃自助餐去,滿桌鮑魚龍蝦安格斯牛肉讓我選,我肚子有限,難道還吃一大碗炸醬面么?
其實很多公司,在招聘環(huán)節(jié)都是不完善的,有的走過場似的,有的花里胡哨的,真正能夠通過招聘環(huán)節(jié)完完整整地展現一個人的素質,至少我見過的單位的招聘水平,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對簡歷上這個人能力素質的認定,有效也是簡單粗暴的一個方式就是,看學歷
因為咱們國家的高考體制是比較公平的,我們不排除各種法外渠道上大學的,但不要拿個例來杠,總體來說,大家上了好大學,都是自己考上去的。那么在一個相對公平的體制下,其中的佼佼者,肯定是能力出眾的人,這個是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