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世界的金屬材料總產量約8億噸,其中鋼鐵約占95%,是金屬材料的主體;非鐵金屬材料約占5%,處于補充地位,但它的作用卻是鋼鐵材料無法代替的。 許多非鐵金屬可以純金屬狀態(tài)應用于工業(yè)和科學技術中。如Au、Ag、cu、Al用作電導體,Ti用作耐蝕構件,W、Mo、Ta用作高溫發(fā)熱體,Al、sn箔材用于食品包裝,Hg用于儀表,Pb用于蓄電池等;但更多的是采用多種有色金屬搭配使用,或使用非鐵金屬合金。
在高新技術領域中,非鐵金屬合金或化合物展示出更大的發(fā)展前景,如可用于燃煤磁流體發(fā)電機通道的金屬陰極材料w-cu合金;二次能源開發(fā)所需要的儲氧材料La-Ni、Mg-Ni、Ti-Mn系合金;具有優(yōu)異硬磁性能的Nd-Fe-B合金;具有特殊形狀記憶效應的Ti-Ni合金;光記錄材料Gd-Co合金;高速電子計算機、微波通訊、激光技術等領域的優(yōu)良材料砷化鎵;新型超導材料釔鋇銅氧化合物;未來新型高溫結構材料鎳鋁化合物、鈦鋁化合物等。
對于不同廢催化劑,從中提取金屬和合金的工藝技術不同。含銀、鉑和銠等貴金屬廢催化劑回收利用主要方法有: 高溫揮發(fā)法:在某些氣體存在下加熱物料,使貴金屬以氯化物形式揮發(fā)出來,經吸收后提取其中的貴金屬。 載體溶解法:用酸或堿將載體全部溶解而金屬留在渣中,貴金屬回收再從渣中提取貴金屬。 選擇性溶解法:即載體不溶,選擇特殊溶劑將鉑等貴金屬溶出,從溶液中提取金屬組分。 全溶法:將載體及貴金屬一次性全部溶入溶液中,然后采取離子交換或萃取法回收溶液中的貴金屬。 火法熔煉:在高溫下把貴金屬和載體進行分離。 燃燒法:對于載體為碳質的催化劑,將載體燃盡后提取其中的貴金屬。
鋁是目前世界上除鋼鐵外用量的金屬。在有色金屬中,鋁無論在儲量、產量、用量方面均屬前位。1997年世界鋁的生產量和使用量分別達到2200萬噸及2300萬噸。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鋁工業(yè)得到了飛速發(fā)展,產量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983年44。5萬噸猛增到1998年的243萬噸。 鋁的使用范圍十分廣泛。民用、軍用、建筑、運輸、交通、電子電訊、家用電器、電力、機械……各行各業(yè)中鋁合金屬幾乎無所不在。隨著產量、使用量的增加,廢棄鋁制品量也越來越大。而且,許多鋁制品都是一次性使用,從制成產品至產品喪失使用價值時間較短。因此,這些廢棄雜料成了污染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