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東周時就有使用再生鐵,即將廢舊鐵物料回爐重熔。到20世紀,出現(xiàn)了專業(yè)化的再生金屬工業(yè),并得到蓬勃發(fā)展。金屬,特別是有色金屬的廢料回收,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的利用,具有投資省、能耗少、經(jīng)濟效益顯著的特點。因而,再生有色金屬產(chǎn)量在各國總產(chǎn)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國也興建了再生有色金屬工廠。
元素原子量:55.85
元素類型:金屬元素
質(zhì)子數(shù):26
中子數(shù):30
所屬周期:4
所屬族數(shù):VIII
電子層分布:2-8-14-2
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7.1
晶體結構:面心立方和體心立方
元素描述: 柔韌而有延展性的銀白色金屬。在地殼中含量第四(百萬分之56300),在宇宙中含量第九。
元素來源: 取自鐵礦。把石灰石、焦炭和鐵礦石分層投入高爐,自底部鼓入高溫氣流,使得焦炭熾熱發(fā)紅,于是鐵被從氧化物中還原出來,熔化成液態(tài),從爐底流出。
分布:鐵是地球上分布廣的金屬之一。約占地殼質(zhì)量的5.1%,居元素分布序列中的第四位,僅次于氧、硅和鋁。
相對原子質(zhì)量55.847。鐵有多種同素異形體。鐵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在金屬活動順序表里排在氫的前面。常溫時,鐵在干燥的空氣里不易與氧、硫、氯等非金屬單質(zhì)起反應,在高溫時,則劇烈反應。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Fe3O4,赤熱的鐵和水蒸氣起反應也生成Fe3O4。鐵易溶于稀的無機酸和濃鹽酸中,生成二價鐵鹽,并放出氫氣。在常溫下遇濃硫酸或濃硝酸時,表面生成一層氧化物保護膜,使鐵“鈍化”,故可用鐵制品盛裝濃硫酸或濃硝酸。但FeO·Fe2O3不符合Fe3O4不與稀酸反應的性質(zhì),經(jīng)光譜檢驗,應為Fe(+3)Fe(+2)[Fe(+3)O4],即鐵酸鐵與鐵酸亞鐵的復合鹽。鐵的+3價化合物較為穩(wěn)定,但有較強的氧化性,能把銅氧化成+2價(2FeCl3+Cu===2FeCl2+CuCl2,常溫下即可反應,用于刻蝕銅板)
我國進口廢雜銅主要來自美、日、德、俄,其中美國高居榜首,而美國對廢雜銅的管理又有嚴格的規(guī)定。以美國的分類標準作為典型加以介紹。
美國通常把含Cu量大于99%的銅材叫做1號銅,1號銅可以直接重熔和使用,不要求進一步加工;把銅含量為94.5%的銅叫2號銅,這種廢雜銅在以金屬銅的形態(tài)使用之前,通常一定要重熔。其它常見的分類等級還包括加鉛黃銅、黃銅與低鋅黃銅、彈殼黃銅、汽車散熱片、高銅黃銅(紅色黃銅),以及應用十分廣泛的高速切削黃銅,其車屑直接再生,以同成分合金的形式用于重新加工黃銅產(chǎn)品。對制造廠家而言,其主要優(yōu)點就是大幅度降低凈金屬消耗的成本。廢雜銅也用于生產(chǎn)銅的化學制品,但不易獲得定量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