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花轎是婚俗文化的具體表現,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性,而且還有著獨特的趣味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此習俗雖被彩車迎親所取代,然而,這一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風情,卻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舊時,由于交通不發(fā)達,婚姻嫁娶,均以轎代步,一是顯得隆重氣派,二是表示熱鬧喜慶?;ㄞI也稱彩轎,即以紅色綢緞做成轎衣,在四周用彩線繡出“百年好合”、“花好月圓”、“龍鳳呈祥”、“雙燕齊飛”等喜慶圖案,再套上木轎即成。抬花轎的人數,一般為4個人,也有8個人的,轎前轎后對半,并配有彩旗、嗩吶、銅鑼、高燈等隨轎物件。 二、抬花轎的類別 抬花轎分平抬、鬧抬、戲抬3種。要求步調一致,行動統(tǒng)一?;閼c行路途中,如遇轉彎、溝坎等障礙時,那么前行轎夫就會喊出各種“彩頭”來提示后方的隊伍。
花轎,也叫喜轎,是傳統(tǒng)中式婚禮上使用的特殊轎子。一般裝飾華麗,以紅色來顯示喜慶吉利,因此俗稱大紅花轎。轎子原名“輿”,早記載見司馬遷的《史記》,說明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轎子了。晉六朝盛行肩輿,即用人抬的轎子。到后唐五代,始有“轎”之名。把轎子運用到娶親上,早見于宋代,后來才漸漸成為民俗。那時,待嫁的女方在家里打扮停當,凌晨,男方就會派來迎親的鮮艷的大花轎,這叫“趕時辰”。據說當天如有幾家同時娶親,誰趕的時間早,將來誰就會幸福美滿。
坐花轎是中式婚禮中迎送新娘的重要習俗,我們今天用婚車接送新娘也來源于此,甚至中文“轎車”這個稱呼也來自“花轎”。抬花轎是婚嫁文化習俗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著獨特的趣味性。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發(fā)達,婚禮嫁娶均以轎代步,一是顯得隆重氣派,二是表示熱鬧喜慶?;ㄞI也稱彩轎,即以紅色綢緞做成轎衣,在四周用彩線繡出“百年好合”、“龍鳳呈祥”、“花好月圓”、“雙燕齊飛”等喜慶圖案后,套上木轎即成。抬花轎者一般為4人,也有8人,轎前轎后各半,并配有對彩旗、對嗩吶、對銅鑼、對高燈等隨轎而行。
現代人結婚有一個習俗,新娘出門腳不能沾地,要新郎公主抱上樓或者背上樓。這個習俗可以說也是古代人流傳下來的,新娘上轎和下轎腳不能沾地,也是要由父兄或新郎或抱或背進出花轎,其寓意就是不能將地面的晦氣帶進新郎家。
其次,新娘進轎前就要蒙上紅蓋頭,在轎子里也不能取下來,新娘更不能掀開轎簾子放眼窗外,還要注意手腳不能伸出轎外。
此外,有些地方還有顛轎的習俗,原因是大家對新娘子都很好奇,通過顛轎迫使新娘子能伸出頭或手,以便一睹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