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下花轎有哪些流程
1. 箭定乾坤
傳統(tǒng)的中國婚禮習(xí)俗,新娘下花轎之前,新郎要對著新娘的花轎連續(xù)射三箭,意為驅(qū)趕邪氣,三箭分別是用來驅(qū)趕天、地、轎三煞。
2.新娘下轎
新娘頭上戴著紅蓋頭,需要由兩人攙扶下轎,新娘懷里還要抱瓶、花等,走到大門口時,門口會放一塊捶布石,石頭上面放著馬鞍,馬鞍上要放一串銅錢,新娘就需要跨過這個馬鞍,寓意“平安”,在新娘前腳剛剛邁入門檻,后腳還在門外正準備邁進的時候,這時候就要將馬鞍抽走,意為“烈女不嫁二夫,好馬不配雙鞍”。
3.跨火盆
進過大門之后,在進第二道門的時候,門口要放一個火盆,新娘要從火盆上邁過去,寓意兩人婚后生活紅火。
顛轎,迎娶花轎在前往男家途中,轎夫唱顛轎曲,喊顛轎號子,故意把轎子顛來顛去,讓新娘坐不穩(wěn)而難受。目的有二:其一,讓新娘感悟坐花轎如人生,人生道路不會是筆直平坦、四平八穩(wěn)的,也會有曲折、顛簸和艱辛,要有應(yīng)對挑戰(zhàn)、戰(zhàn)勝困難的心理準備;其二,新娘要迅速反映過來,這是轎夫故意所為,是變相向新娘討要紅包,新娘要趕緊打發(fā)紅包,否則,這個顛轎過程會更長更劇烈。
坐花轎是中式婚禮中迎送新娘的重要習(xí)俗,我們今天用婚車接送新娘也來源于此,甚至中文“轎車”這個稱呼也來自“花轎”。抬花轎是婚嫁文化習(xí)俗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著獨特的趣味性。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發(fā)達,婚禮嫁娶均以轎代步,一是顯得隆重氣派,二是表示熱鬧喜慶?;ㄞI也稱彩轎,即以紅色綢緞做成轎衣,在四周用彩線繡出“百年好合”、“龍鳳呈祥”、“花好月圓”、“雙燕齊飛”等喜慶圖案后,套上木轎即成。抬花轎者一般為4人,也有8人,轎前轎后各半,并配有對彩旗、對嗩吶、對銅鑼、對高燈等隨轎而行。
古代的花轎的樣式和種類繁多,這些花轎的種類和用法因人們的身份地位、各地風(fēng)俗習(xí)慣而變化。例如,平民家庭娶親時,一般只用二人抬的花轎,花轎上用繡有丹陽朝鳳、百子圖的紅色帷子籠罩;而富貴人家迎親時的的花轎一般使用四人來抬,花轎上的裝飾和普通人家的大致相同,但上面的裝飾會更加華麗,有時甚至?xí)褂媒鸩?、浮雕一類的裝飾品,十分華麗壯觀。
古代花轎的形制大致分為硬衣式和軟衣式兩種。硬衣式花轎在我國南方地區(qū)較為流行,而軟衣式花轎大都流行于我國北方地區(qū)。顧名思義,硬衣式花轎就是指花轎全身都使用硬質(zhì)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轎身上大多繪有一些寓意吉祥如意的圖案,軟衣式花轎即在轎框周圍使用紅色綾羅來帷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轎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