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品種繁多,有毛竹、麻竹、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亞科植物,莖多為木質(zhì),也有草本,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集中,種類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生長迅速,是世界上長得快的植物,竹子非常堅韌,許多材料也是用竹子制成的。
竹子是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記載有七十余屬,一千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zhì)。分布于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qū)。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集中,種類也多。竹子的地上莖木質(zhì)而中空(我們稱為竹桿),它是從竹的地下莖(根狀莖)成簇狀生出來的。
竹葉:《本草綱目》:“淡竹葉氣味辛平,大寒,;主治:心煩、尿赤、小便不利等??嘀袢~氣味苦冷、;主治口瘡、目痛、、中風(fēng)等。藥用竹葉以夏秋兩季采摘嫩葉,曬干、煎水飲;用量2到4錢”,竹葉還常用于作藥粥。據(jù)清代曹庭棟名醫(yī)所編的《老老恒言》記載:“竹葉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桅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抖嗄鼙墒?卷回》:“竹葉粥治老人膈上風(fēng)熱,目赤,視而不見物?!?/p>
竹茹:是竹莖刮去綠色皮層后,再刮取第二層之物,亦稱“竹二青”,《本草綱目》:“淡竹茹,氣味甘、微寒、。主治:嘔吐,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婦女胎動??嘀袢悖髦螣巅?,尿血”。
竹菌:系指生于竹林中的菌類,如竹蓀 是生于竹林地上的一種。有關(guān)它的藥膳作用在《食療本草》、《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醫(yī)著中均有記載。竹蓀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歷史,過去只能從野外采集,數(shù)量極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貢品,現(xiàn)已進行人工栽培,其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均有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