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記載有七十余屬,一千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zhì)。分布于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qū)。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集中,種類也多。竹子的地上莖木質(zhì)而中空(我們稱為竹桿),它是從竹的地下莖(根狀莖)成簇狀生出來的。
竹類大都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盛產(chǎn)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qū)。竹子是森林資源之一。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70多屬1,2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少數(shù)竹類分布在溫帶和寒帶。竹子是常綠(少數(shù)竹種在旱季落葉)淺根性植物,對水熱條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熱分布支配著竹子的地理分布。
竹實:竹開花后結(jié)實如麥,皮青色,內(nèi)含竹米,味甜?!稄V志》記載:“實可服食”。《本草綱目》:“竹實通神明,輕身”?!侗静菥V目拾遺》:“下積如神”(注:治)。近代研究證明,竹實的營養(yǎng)成分與水稻、麥、玉米相似,除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之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是一種可開發(fā)的藥膳資源。
竹根:入藥,有清熱除煩之功效?!侗静菥V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煩熱、解丹石發(fā)熱渴??嘀窀髦涡姆挝迮K熱毒氣。甘竹根,安胎,止產(chǎn)后煩熱”。
竹筍:是竹的幼芽,不僅組織細(xì)嫩,清脆爽口、滋味鮮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它作為藥膳資源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本草綱目》、《本草經(jīng)》、《食療本草》、《食經(jīng)》、《齊民要術(shù)》、《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記載。如《本草綱目》:筍味甘、、主消渴、利水、可久食。